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与印度未来安全(中)(3)
2015-01-16 02:17
导读:与太平洋地区不同,对美国来说,由于印度洋所据有的对西方世界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地缘政治地位,美国(还有英国及整个西方世界)当然不希望印度洋
与太平洋地区不同,对美国来说,由于印度洋所据有的对西方世界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地缘政治地位,美国(还有英国及整个西方世界)当然不希望印度洋中心地带(具体说就是印度)出现与之可以抗争的大国,尤其是核大国。如果不是这样,印度洋地区就不可能出现象塞舌尔、马尔代夫及斯里兰卡那样的小国;如果不是这样,厄里特里亚就不能从俄塞俄比亚这样的大国中独立出去,美国也不会为一个小小科威特而兴师动众。从世界地缘政治体系的角度看,巴尔干和南亚次大陆是从西东两侧支撑和护卫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即中东中亚控制权的两个战略支点。上世纪末。美国在俄国衰弱之际,促成了南斯拉夫的解体,并通过科索沃战争将北约军事力量楔入巴尔干南部地区,从而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俄国人在巴尔干的传统影响;那么,在新世纪,中国之后的下一个目标是谁呢?如果中国真的垮了下去,那它只能是印度。我们假设,如果印度地处南极洲或格陵兰岛一带,不管它怎样发展,它必是美国最"成熟的"伙伴,但谁让它处在世界海权的心脏地带呢,谁叫它侧卧于波斯湾而又据有核打击力量呢,谁又叫它近几年海军发展得那么张扬呢?仅凭这些,海上霸主美国与印度就不可能是"最牢固和最成熟的伙伴关系",从本质上说,二者在地缘战略上是绝对不可调和的竞争关系。美国和英国绝不可能把彼得大帝和勃列日涅夫没有得到的,而它们又为此苦守几百年的印度洋转让到印度人手里。
那么,为什么长期以来,英美国家能够允许印度这样一个大国存在于这一地区,为什么美国人在科索沃之后,没有将其战略重点立即转入印度洋而是转入西太平洋呢?在这点上,印度确实应感谢英国的占领和印度本身的贫穷。由于印度曾为英国人长期占领,这在客观上使印度的大国版图得以保留甚至扩展;印度独立后,世界立即进入冷战时期。其间,由于苏联的咄咄攻势使美英国家根本无暇顾及贫穷的印度;苏联垮台后,中国又紧接着崛起,美国又将目标转向中国。如果没有其他大国(比如俄国)再次迅猛崛起,可以说,这就是中国人给印度创造的和美国人给印度留下的历史上最后一次发展机会。美国肯定因其特有的"民主体制"使印度不可能有能力在短期内抓住这次机会。我们也完全可以假设,如果今天印度具有今天中国这样的发展速度及成就,而中国反处于印度目前的发展阶段,美国一定会象今天联盟印度一样再次联盟中国,并毫不犹豫将其战略重点指向印度。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如果研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和美国对华政策,就会发现,正是为了制衡印度、日本与俄罗斯的需要,它们才没有,可以肯定将来──如果中国真的不幸步了苏联后尘──也不会彻底肢解中国陆地版图,它们只会用促使中国一些地区"高度自治"的方式瘫痪中国的陆地主权,这是军事上的"瘫痪战"的政治运用。而根据上世纪英国对印政策的经验,从宗教和地理上分裂印度将是本世纪世界霸主美国的最有可能的选择。如果说当年英国人肢解的是印度西北部的话,那么,将来美国人则最有可能从印度南部下手。从美国的地缘战略需求看,对美国最有利的是将印度的版图限制在北纬15度以北即泰米尔纳德邦以北地区,将印度的有效国力限制在北纬20度以北即孟买以北,尤其是东北部地区。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仅限于用它阻止中国力量进入印度洋及从西南方向拖住中国向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发展。在这样的定位中,如果印度在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行动中真的立了"大功",也就是说,中国真的垮了下去的话,届时印度──如果它还没有迅速崛起为可与美国抗衡的一流国家的话──参加"分赃"的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以放弃北纬15度以南地区,换回美国对其向北部地区和西藏南部地区扩张的认可,当然这时也就顾不上"征求"达赖集团的意见了。而目前受印度南部泰米尔人同情的斯里兰卡北部的泰米尔人的独立运动,将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为美国人启用,届时第二个"科索沃"将会在印度南部地区重演。除此之外,如果它仍坚持与中国作对而不与中国俄国合作的话,那么,21世纪的印度的确不可能有其他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