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指南(1)(2)
2015-04-04 02:35
导读:毛泽东提出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与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革命战争代表着人民群众的
毛泽东提出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与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革命战争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本质上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因此,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必须实行人民战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毛泽东正确处理了军队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利益关系。他提出和实行的基本原则是:既要“取之于民”,又要“帮助于民”,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努力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千方百计地减轻人民的负担。为了不增加人民的负担,他要求军队首先必须帮助民众发展生产,然后再向民众征收税款,而且还要多帮助,少征收。他说:“在财政经济问题上,应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农民增加生产,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从农民取得税收。对前者用了苦功,对后者便轻而易举。”为了使军队自觉地帮助人民生产,毛泽东提出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三队”建军思想,并亲自领导了延安的军民大生产运动。这样,就在“取之于民”的同时,也“取之于己”,外加“取之于敌”,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负担,从而使边区军民战胜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获得了民众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军队的更广泛的支援。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支前民工达539万人,承担了艰巨复杂的后勤保障和支前工作。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捐钱献物,这些感人的事例在人类军事
经济史上都是罕见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后来毛泽东在读苏联《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按教科书的说法,在武装干涉和长期战争的条件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不对的,我们国内战争比他们长得多,没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又取得了胜利,主要是我们对农民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在战争中紧紧依靠农民。中国现代
军事历史的无数事例说明,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力量是军民结合型的整体力量,而这种力量的深厚根源则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正是如此,国外一些 研究 毛泽东思想的学者们高度赞扬了毛泽东依靠广大农民为主的人民群众赢得战争胜利的经验。一位美国学者说:“正是数以千万的农民积极地卓有成效地支持和参加了革命,才保证了革命的胜利。”
2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了中国军事经济新的发展道路
人民军队的军事经济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2.1 开辟以 农村 根据地为依托的军事经济发展道路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以土地革命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基地的军事经济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完全崭新的道路。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在城市中组织工会,发动工人阶级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罢工,直至发动城市武装起义。法国巴黎公社武装起义是这样,俄国十月革命也是这样,都是走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因此,其军事经济战略主要依靠对象是城市的工人阶级,战略基地在中心城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则完全不同于巴黎公社起义和俄国革命。在敌人长期占领城市,井实行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转到偏僻的农村,建立农村根据地。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解决人民军队的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的确是个大难题。一方面,敌我力量极为悬殊,客观物质条件极其困难,另一方面,共产国际有的人对人民军队的军事
经济工作说三道四。1928年,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参加中国共产党“六大”时说:“在一个农村区域中,聚集了这么多不生产的群众——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女人,坐在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到这时候,农民一定起来反对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