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认识(1)(2)

2015-04-08 01:17
导读:上述近代哲学的三个突出特点可以说是近代哲学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 方式的主要特点,在哲学发展的一定历史时代都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

  上述近代哲学的三个突出特点可以说是近代哲学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 方式的主要特点,在哲学发展的一定历史时代都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然而,由于三者 在后来的发展中都越来越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都被绝对化而转向其反面,以致以 之为特征的近代哲学思维方式成了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例如,对理性的倡 导转化成了对理性的迷信或者说绝对理性主义,似乎不仅一切认识问题、而且一切社会 问题,都可以在理性的光环下获得解决。最可靠的科学是理性的科学、最理想的社会是 理性社会。实际上,这种绝对理性主义从认识论说反而堵塞了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进一 步获得真知的道路;从社会上说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现实的社会矛盾和危机,成了社 会进步的障碍。又如,主客的区分导致主客分离的二元论,而二元论本身就蕴含着脱离 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无法解释人的认识中主客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从而也无法使人获 得真知,最后必然倒向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是彻底发挥二元论的必然结局。笛卡尔以 来的唯理论者外表上肯定知识和真理的可靠性,但那不是依据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而 是依据所谓万能的上帝所赋予的观念(天赋观念)或者作为上帝的理念化的绝对观念的保 证,因而他们的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独断论。一旦排除了上帝或抽象的绝对观念,独断 论同样必然转向怀疑论。再如,近代哲学家在理性主义前提下从二元分立出发所建立的 哲学体系,由于被绝对化由促进科学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变成了凌驾于科学之上的思 辨形而上学,即所谓科学的科学,而这就成了科学发展的阻力了。这种体系本来是由人 所建立的,然而由于体系被绝对化,人就成了体系中的一个次要环节,人的主体性、能 动性也就消融于封闭的体系之中了。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怀疑论、独断论和思辨形而上学的内涵当然有所不同,但它们又是密切相关的。思辨 形而上学内在地蕴含着独断论,而独断论如失去上帝或绝对观念的支撑就必然倒向怀疑 论,反过来说,在脱离现实生活和实践的条件下,为了克服怀疑论,必然走向独断论。 因此,近代西方哲学在其发展中所陷入的根本性的局限性集中地表现于其思辨形而上学 性。
  西方哲学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其思辨形而上学性发展到了其顶点。黑格尔的绝对唯 心主义体系可谓集西方近代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之大成,他的哲学中尽管有丰富的辩证 法,但终究被其唯心主义的体系所窒息了。西方哲学为了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克服 独断论和二元论、特别是将二者包容在内的思辨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我们平常所说的唯 心主义和反辩证法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也包含在这种局限性之内。但是,这种局限性并非 唯心主义所特有。一切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唯物主义、或者说纯粹自然主义的唯 物主义同样有这样的局限性。
  因此,克服近代哲学中的思辨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既集中地表现为对黑格尔绝对唯心 主义体系的批判,但其意义远不局限于黑格尔,它同时应当是对全部传统哲学、特别是 近代哲学中的以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为特征的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换言之,这不 只是对个别流派、个别哲学家的哲学理论的变更,而应是对一切具有上述局限性的哲学 流派和哲学家的理论的变更,或者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正是在上述哲学发展的理论背景下发生的这种哲学思维方 式的变更。其实,与马克思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也在寻找实行某种程度的变更,以超越 近代哲学的困境和危机的道路。不过由于他们与马克思有着完全不同、甚至根本对立的 社会阶级背景,因而在实现哲学变更的社会目标和理论取向上也与马克思有着根本性的 区别。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念和基础理论
  西方近代哲学因思辨形而上学等片面性而陷入困境和危机既然是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 革命变更的理论背景,因此批判和超越思辨形而上学等片面性必然成为这一变更的前提 和出发点。事实上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实现这种变更时,就把他的哲学批判的主 要矛头指向以思辨性、独断性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形而上 学。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 经济 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所作的哲学批判虽然具有多方面的内 容,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也正 是在这样的批判中形成和阐释他的哲学的根本观念的。
上一篇:政治文化的历史足迹:由专制向民主的嬗变(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