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认识(1)(3)

2015-04-08 01:17
导读: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包括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等多方面的丰富内 容。但马克思不是体系哲学家。他在哲学上最为关注的不是按照某种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包括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等多方面的丰富内 容。但马克思不是体系哲学家。他在哲学上最为关注的不是按照某种固定的架构去建立 一个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而是针对他以前的哲学发展陷入困境和危机的症结所在、并 按照他所代表的革命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要求,使哲学摆脱思辨形而上学等的束缚,回 到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中来。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念由此成了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观念。 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对已陷入困境和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 判、他所追求的哲学的解放与人的解放(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的 基础正是现实生活和实践。马克思哲学中的各个部分的丰富的内容也正是通过现实生活 和实践而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
  关于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念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观念,马克思本人在19世纪40年代开 始实现他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时所写的上面提到的那些著作中、特别是在《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中已有明确的阐释。恩格斯由此称《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的第一个文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72年第1版,第208-209页。)。
  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 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 ,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 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972年第1版,第16、355、18、18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问题在于如何结合《提纲》的其他部分以及马克思的其他著作 、并在西方哲学的大背景下较为全面地理解它的深刻意义。我想,至少应当承认这段话 中包含了马克思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否定以及对“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的肯 定。
  关于马克思对唯心主义的否定,很少有人表示异议,甚至也较少存在误会。因为马克 思几乎在所有的场合都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维护唯物主义。马克思虽 然对黑格尔等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理论作过许多肯定。例如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就 曾生动地描绘了德国唯心主义如何战胜18世纪的唯物主义。但他在所有这些场合都不是 肯定唯心主义本身,而是肯定某些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理论中包含了辩证法这种符合现实 生活的合理内核,正是这种合理内核能战胜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而辩证法既然与现实 生活相符合,从本质上说与唯物主义必然是相统一的。
  至于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否定,大家在具体理解上往往存在着较多差异、有时甚至 是很大的差异。关于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流行的说法是它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社会 历史领域内的唯心主义。这种说法当然可以找到恩格斯等权威的根据,无疑是正确的。 问题是人们有时没有进一步追问旧唯物主义为什么存在这些局限性。其实在马克思上面 这段话中已有答案,那就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 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这段话的一个主要意思就是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把事物、现实、感性时只是 看作客体本身,而没有看到人的感性活动、实践对这些客体的作用。换言之,只是看到 了事物、现实等的物质性,而没有看到这种物质性与人的感性活动、实践的关系。在马 克思看来这正是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所在。在《神圣家族》一书中的《对法国唯物主 义的批判的战斗》一节中,马克思具体论述了18世纪的唯物主义如何战胜17世纪的形而 上学、而后来又怎样发生德国唯心主义的“富有内容”的复辟。这里关键的东西就在于 唯物主义能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之战胜17世纪形而上学并不 是它抽象地肯定了物质第一性,而在于其理论体现了“当时法国生活的实践性质”(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1页。)。至于德国唯心主义之得以复辟,就在于 它富有与生活实践相符合的内容。
上一篇:政治文化的历史足迹:由专制向民主的嬗变(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