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转型的政治约束条件的经济学分析(1)(3)
2015-05-07 01:02
导读:再次,全球化过程中,利益集团面对不同的激励,对转型采取不同的态度。在任何制度安排中,产权结构决定了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决定了区别胜负的条件
再次,全球化过程中,利益集团面对不同的激励,对转型采取不同的态度。在任何制度安排中,产权结构决定了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决定了区别胜负的条件,游戏规则改变,胜负和先后次序也会改变。胜者必然在利益分配中拥有话语权,占有支配地位,左右收入分配。如果在转型过程中增进了本身的利益,利益集团就促进经济的发展,否则阻碍经济的前进。社会转型的成本往往是由竞争中的失败者来承担的。自由市场经济与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共同利益有限,既得利益集团希望继续从权势的庇护下获得超额利润。因为,竞争性的自由开放市场,为新近进入的竞争者提供了机会,因此,利益集团感觉到了来自自由市场竞争的威胁,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如果少数利益集团拥有很大的经济权力,他们就能依靠自己的政治影响来实现经济目标,而不需要建立透明的市场规则让所有人都能自由参与。
如果利益集团在经济上是没有能力的,他们会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压制市场竞争,以确保自己的位置。这两种影响都是消极的,而后一种比前一种更加危险[5](第244页)。
总之,全球化使得价格机制传递信息的成本降低、范围扩大、程度加深,使得不同的利益集团判别转型对于自己的净利得方面由过去的模糊变得比较清晰,也即他们能够对于未来的转型提出明确的赞成或者反对意见,从而面对不同的激励采取不同的选择。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既得利益集团已经积累了强大的制度惯性,这使得制度发生偏离的任何力量都会受到利益集团的抗衡。制度系统的事前制约作用主要体现为,我们的改革在当时的条件下采取双轨制的方式,其实就是对于改革受损者的暗中补贴,使得改革的方略不至于因利益集团的阻挠停滞。由于事前的政治约束得到了满足,所以中国的渐进式转型就没有导致类似前苏联那样严重的经济衰退,国民经济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人民的福利没有遭受强盗式的劫掠,同时又为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了边际空间。事后的政治约束在这里主要表现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加速,原来赞同或者至少不反对全球化的那些集团或者阶层,由于在转型中利益受损,将会对于全球化持有迟疑或反对态度,这是转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现代性与现代中国的改革
论陈独秀晚年民主观的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