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斯大林看革命与独裁(4)
2015-07-13 01:18
导读:赫鲁晓夫之所以敢于谋杀、揭露与批判斯大林,不仅勇敢地承认这一切,还启动了以人道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是因为马克思的思想内核里有对人的强烈
赫鲁晓夫之所以敢于谋杀、揭露与批判斯大林,不仅勇敢地承认这一切,还启动了以人道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是因为马克思的思想内核里有对人的强烈的尊重,对一切专制者的极端仇视,有打倒一切专制者的强烈愿望与解放一切受压迫者的伟大理想,共产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人道主义与民主主义。并且在联共的历史上,早期存在过革命知识分子俱乐部的民主作风,有列宁这个行使着最高独裁权力同时又坚持了以理服人作风的光辉形象。因此否定斯大林,重新突出列宁的光辉形象;否定领独裁,向联共历史上的民主传统回归,这样做并不会导致政治法统与政治组织的崩溃。
不管斯大林的所作所为有何等现实政治上的理由,是否在实际上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他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要恢复社会主义的本来的高尚理想与人道精神,尤其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就只有终止斯大林的生命并且彻底否定斯大林。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轼君也!”
谋杀斯大林的恶劣影响
独裁者总是会死的,但以谋杀来强制致死却造成了反效果。那些其他的独裁者们,吸取了经验教训,在有生之年就大抓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那些被打到与被清洗的革命者,其实并不必一定有类似的打算,以此荣衔相赠,岂不冤哉!
罗马共和国晚期,独裁官苏拉在取得终身独裁统治权的第三年,突然自愿放弃一切权力,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归隐乡间。辞职后,一个青年曾当面辱骂他,奇怪的是,这位“一半是狮子,一半是狐狸”的苏拉竟然忍受了这位青年的辱骂,但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青年将使以后任何一个掌握这个权力的人不会放弃它了。”
伟大领袖在庐山会议期间,在即将摊牌的关键时刻,突然决定更换住所并加强警卫,其内心所想无非就是这些事吧。“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被打倒与被消灭的人哪还能为自己辩解?既已行使独裁者的权力,身负独裁者之恶名,被原教旨主义派以恢复党内民主的理由加以推翻,甚至加以杀害,并非不可能。事出有因,师出有名,史有前例,还是未雨绸缪,先下手为强吧。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最后的引申归谬——从“党内民主”到全社会的“大民主”
反斯大林成为风气后,某些国家中的某些人虽然批判领袖崇拜,提倡集体领导挺来劲,却不过是叶公好龙。这些人并不是真的要搞民主制,而是要摆脱领袖的严厉监督与控制,将领袖玩弄于股掌之上,变成任人摆布的傀儡,同时又打着他的旗号来谋取一己之私利。
既然祭出了民主这颗翻天印,伟大领袖也可照打不误,谁也不能在理论、制度与法统上公开反对。于是伟大领袖最后就来了个政治上的恶作剧,你们要“党内民主”,我就让你们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提前享受民主的最高形式——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这一招果然有巨大的威力,民主派们被整得死去活来,九死一生。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劫后余生,幸免于难的人,就只有彻底否定领袖独裁,永久地终结革命了。
写于2000年十月间
注释:
《斯大林死之谜》214页阿.阿夫托尔哈诺夫
新华出版社1981年
《对自由主义的再反思》李寒秋
《读书》2000年第一期《壮烈生命的悲凉终点》章海陵
《顾准文集》424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怎么办?》之工人的组织和革命家的组织、(五)“密谋”
组织和“民主制”出自《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斯大林死之谜》15—17页
《关于不幸的和约问题的历史——关于立即缔结单独的割地和约问题的提纲》出自《列宁选集》第三卷409—417页1972年版
《大外交》233页基辛格海南出版社1997年
《从分散到整体的
世界史》现代分册79页湖南出版社1990年
《斯大林政治传记》214—218页艾萨克·多依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