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空想社会主义与现代反思主义的精神承接(5)
2015-07-13 01:18
导读:四、中国古典空想社会主义及其与中国现代反思主义的精神链接 如同世界历史上出现过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西欧空想社会主义、以赫尔岑、
四、中国古典空想社会主义及其与中国现代反思主义的精神链接
如同世界历史上出现过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西欧空想社会主义、以赫尔岑、车尔尼雪斯基为代表,名为“民粹主义”的俄国空想社会主义,中国则出现倡导“大同”理想的古典空想社会主义。中国上世纪上半叶的反思主义,实为中国古典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接续与现代展示。
“中国古典空想社会主义”具有以下特征:其一:以“安贫乐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奇技淫巧”为标识的非物质论、非科技论与非国富论。中国儒家反对“聚敛”,反对财富积累,更反对财富向“资本”转化,视商业为社会“失衡”之源。“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34由“均”而“安”,由“安”而“和”,由“和”而国家“无倾”。
由非物质论、非国富论引出中国古代道德论与“幸福”论。儒家之义为道德之首,“富且贵,与我如浮云”35,由此安贫乐道的颜回受到孔子的嘉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36当一个文化中非物质论、非国富论占据话语主权,此文化中的科技意识也随之畏缩。“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科技与机械的制作,被斥为“奇技淫巧”、“以悦妇人”的工具。37
其二:以“农本”论与“抑商”论为表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维护论与市场经济反对论。孟子斥商人为“贱丈夫”。《孟子·公孙丑下》:“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中国历代以农为本。汉文帝下诏云:“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重要思想家庭晁错强调:“方今之务,莫若便民务农而已矣。”38贾谊认为:“今驱民而归之农,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人,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39《盐铁论》则更明确主张:“衣食者民之本,稼穑者民之务”。“农本论”与“抑商论”创制于周秦,定说于汉朝,以后历代相延,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其三:以“大同” 主义、“礼运” 精神为号召的古代“公有”思想。《礼记·礼运篇》是中国古典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突出反映中国古代的“公有”思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在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智勇,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40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
“大同” 主义云:“天下为公”,“大道之行”。“货”,“不必藏于己”,一切贡献于公家;“力”,“不必为己”,一切服务于社会,结果社会安定,“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反其道则“天下为家(私)”,“大道之隐(消失)”,伦理浇漓,物欲横行,结果“众以为殃”,“兵由此起”。
中国现代反思主义省视“物质主义”与“科学主义”,既体现为对五四精神的质疑与审视,也表现为对中国古典空想社会主义“非物质论”、“非国富论”、“非科技论”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现代反思主义反对“商业精神”,主张“长为农国”,既体现对洋务运动、上世纪初“新政”改革,及至三十年代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弊端的省察与思考,也表现对以“农本主义”、“重农抑商”为表征的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回护与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