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7)
2015-08-29 01:07
导读:另外,当我们追求秩序的时候,千万不可忽视了社会的活力,不能以牺牲社会的活力来获得秩序的井然。因为那样的秩序不仅有悖追求秩序的初衷,而且由
另外,当我们追求秩序的时候,千万不可忽视了社会的活力,不能以牺牲社会的活力来获得秩序的井然。因为那样的秩序不仅有悖追求秩序的初衷,而且由于社会缺乏活力,最终获得的秩序也只能是奴隶的秩序而不是自由的秩序。正如弗格森所指出的:“我们看到臣民死气沉沉就断定文明社会秩序井然,这一思想往往是错误的。”因为“社会成员秩序井然在于他们各适其位、各尽其职。前者是由死气沉沉的部分构成的,后者是由生龙活虎的成员构成的。当我们只是在死气沉沉、安居乐业的人们中寻求井然的社会秩序时,我们忘了臣民们的本质,我们获得的秩序是奴隶的秩序,而不是自由的秩序”(p296)。因此,真正文明的秩序是内涵了自由和社会活力的秩序。秩序因为内涵自由而不乏活力,自由由于遵循秩序而充满生机。这才是政治行为文明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虞崇胜.政治文明概念辨析.理论前沿,2002,(4).
[英]罗素.自由之路.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列宁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1989.
秋桐.政本.甲寅杂志,1914,(1).
[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美]文特森·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何增科.新制度主义:从经济学到政治学.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北京:三联书店,1996.
中国大学排名
时和兴.关系、限度、制度: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国际经济增长中心.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虞崇胜.论“一国两制”的制度创新意义.创大中国论集.日本,2000.
[美]罗伯特·路威.文明与野蛮.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贺卫方.我们需要“具体的法治”.工人日报,2001-03-16.
[美]莱斯特·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英]弗格森.文明社会史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