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马克思主义人学新探五题(1)(3)

2015-10-10 01:01
导读:费尔巴哈的失误恰恰就出在这里,他不是站在“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的基础 上来认识人,而是撇开历史的进程,撇开人的实践,孤立静止地观察

  费尔巴哈的失误恰恰就出在这里,他不是站在“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的基础 上来认识人,而是撇开历史的进程,撇开人的实践,孤立静止地观察社会,从而把人理 解为自然的实体,人类不过是个人之间的纯自然联系的共同性。因此,尽管费尔巴哈每 时每刻都把“自然界”和“人”挂在嘴边,然而,“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只是空话 。无论关于现实的自然界或关于现实的人,他都不能对我们说出任何确定的东西”(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0页。)。因此,费尔巴哈 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厄运。
  马克思通过考察人与自然的统一即生产力,以及人与社会的统一即生产关系与上层建 筑等,从而认识人的本质。人作为主体,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也认识和改造 着自身,从而成为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主人,人的这种主体性的实现就是自由的实现 。因而,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只有在人的整个实践以及人的一切 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命题的真正含义,以及它与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等命题的逻辑联系 。由此,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二者的统一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人的类特性
  在马克思看来,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就包含在这个物种的生命活动之中,而人的生命 活动就是劳动。他说:“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7、96、163、96-97页。),劳动从本质上来说,又是 一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因而马克思很自然地得出结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 由的自觉的活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7 、96、163、96-97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这里,马克思是从人的生命活动--劳动中概括出人的“自由自觉”这一本质特性的 。 其实,马克思早在1842年初就说过:“自由确实是人所固有的东西,连自由的反对者在 反对实现自由的同时也实现着自由。”(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 956年版,第453、63页。)
  马克思在创立自己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人类一开始就在不断地追求着自由。直到近代,随着 工业 革命的兴起,人们便将“自 由”看作是一种天赋的人权。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就明确指 出:“人是生而自由的”,并断言“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他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进一步强调:“无论以任何代价抛弃生命和自由, 都是既违反自然同时也违反理性的。”

  后来,康德把人的自由看作是道德领域的一种“公设”,并从实践理性的角度去证明 了人的自主和自由。黑格尔则不满意康德的那种自由,他把自由直接作为“人之所以为 人的本质”。他在《历史哲学》中也说得很直接:“禽兽没有思想,只有人类才有思想 ,所以只有人类--而且就因为它是一个有思想的动物--才有‘自由’。”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克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以偏概全倾向
马克思哲学研究“当代性”问题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1) 下一篇:没有了
om/templets/js/lwjs/bottom.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