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长与政治改革(16)
       2015-11-18 01:21
      
	  导读:“从终身制谈到政府的稳定”,李盛平等编,《职位分类与人事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年版,99-109页。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
	  
             “从终身制谈到政府的稳定”,李盛平等编,《职位分类与人事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年版,99-109页。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65-66页。 
     曼库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52页。 
     金雁等,“从右派的“保守疗法”到左派的“休克补课”──论匈牙利转轨(之一)”,载“世纪中国”网站。 
     程晓农,“维持稳定与深化改革:中国面临的抉择”,载“天涯之声”网站。原文发表在《当代中国研究》(美国),1995年1、2期。 
     苏文,“俄罗斯转轨启示录:评叶利钦时代”,《二十一世纪》(香港),2000年2月号(总第57期)。 
     《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出处见注,71页。 
     “俄罗斯转轨启示录:评叶利钦时代”,出处见注。 
     丁学良,“转型社会的法与秩序:俄罗斯现象”,鹭江出版社,《清华社会学评论》(厦门),2000年第2期。 
     出处同上。 
     胡鞍钢,“腐败损失有多大 每年1万亿”,《南方周末》,2001年3月22日。 
     吴敬琏,“改革的大关还没有过”,载“思想的境界”网站;《经济走势出现转机,如何发展大好形势》,载“中经评论”网站。 
     任赜,“让个人自由成为社会的承诺──读阿马替亚·森着《自由:发展的目的和手段》”,载“思想的境界”网站。文稿发表在《当代中国研究》(美国),2000年第3期。 
     季卫东,“再论宪政的复权──亚洲新格局与中国政治改革”,《二十一世纪》(香港),2000年8月号(总第60期)。 
     潘维,“民主迷信与中国政体改革的方向”,《天涯》(海口),2001年第1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增订第三版)》,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36页。 
     参见《再论宪政的复权──亚洲新格局与中国政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