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党合作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与和谐社会构建(
2015-12-11 01:23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多党合作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与和谐社会构建(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利益整合是构
[摘 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利益整合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关键,我国的多党合作这一政党制度具有利益整合的独特优势。应该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更好地发挥多党合作的利益整合功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和谐社会;多党合作;利益整合 Abstract: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request of the socialism of China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key to it is to integrate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In China,the multi-party cooperation system has its unique superiority. Thus we should persist in the system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 function of interest integration by the system so as to accelerate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Key words:harmonious society ;multi-party cooperation;interest integration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共享共建。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在利益整合方面的独特优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利益整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和谐一词,最早用于谈论
音乐之时。见于《礼记·乐记》篇:“其声和以柔。”“和六律以聪耳。”和与谐连用,其义即为协调、调和。《晋书·挚禹传》中也提到“施之金石,音韵和谐。”不同的声、音共存而互不侵害,组合成悦耳的音乐,谓之和谐。说明和谐原本主要指的是声音音律,后又引用到更多的领域。儒家在讲“和”时有“中庸之道”的意思,即做事情要适度、适当、“恰当好处”,否则,容易“泰极而否”、“物极而反”。与柏拉图说到“美是和谐”如出一辙。所以,在柏拉图那里,最理想的国家就是“和谐国”。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和谐发展则是指系统内各个子系统、各个主体、各个要素之间稳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协调、均衡和有序是其核心。强调的是运动中的和谐。注重了和谐发展,才有可能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和谐社会涵盖整个社会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狭义和谐社会涵盖的范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而言的社会生活领域,主要是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包括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等。还包括社会领域中社会关系的和谐,主要是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以及微观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人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全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和谐社会,它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1]来构建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是一个能够使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是一个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人们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协商、自由发展的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有序的社会。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公有制结构逐步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从以按劳分配逐步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初步工业化的产业结构逐步向现代化的产业结构转变。社会结构也相应发生了转变:除传统的三大阶级、一个阶层外,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分化出了一些新的阶层和群体,阶级阶层之间的人员流动加快,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这间人员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各阶级阶层的构成状况、规模大小、意识倾向、利益关系都发生了变化。“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