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社会主义论[上](2)
2015-12-13 01:42
导读:2 、中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 中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是指:在中国现有的人口状况、生产力水平与物质资源条件下,如果不进行财富的“福利性”分配不足以
2 、中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
中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是指:在中国现有的人口状况、生产力水平与物质资源条件下,如果不进行财富的“福利性”分配不足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和平变革的矛盾。这个矛盾从中西部差异、城乡差异、公务员与被公务员领导的普通民众的差异、社会
就业困难、自然灾害频繁,甚至还有民族分裂与反分裂等现实是可以看出的。我们通过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也会得出这个结论。
中国最突出的国情是:人口过多,资源少。现在已是十三亿人口,到2030~2040年间可达16亿左右。而且人口质量并不高:一是文盲太多,二是老龄化程度严重。但是中国人耐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等对于中国的人口数量、质量和现有生产力水平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中国豪称地大物博,但中国耕地面积少,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却要养活22% 的人口,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且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这个水平还在下降;中国的水资源,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国是美丽的国家,但生态环境脆弱,沙尘暴强度越来越强,受灾面积越来越大;北方干旱,严重缺水,且越来越严重,南方雨季的洪涝也时有发生。人口和土地的矛盾,使中国的多数农村人口必须脱离土地另谋出路,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问题也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影响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问题。
这些例证只是一部分。这些客观的不利因素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克服的,人口数量和质量问题即使找到了解决办法,也需要许多代人的社会整合才能克服;生态环境问题在短期内也是不能解决的问题,至多是缓解。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这些都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正视这些现实是理清中国社会发展思路不能缺少的因素。
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城市高失业率和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本身就是爆炸性的问题,加上集权政治自身决策的局限性以及集权官僚贪污腐败的必然性,决定了这个社会必须要寻找新的出路。
这个出路就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化,即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二、新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种集体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作为集体主义思想同资本主义作为个人主义思想是同等价值的范畴,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人是二重性的人。合理的集体主义和合理的个人主义作为社会观是两个完全可以重合的“圆”,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作为社会管理思想,集体主义强调人的社会属性突出了集体的地位,个人主义强调人的自然属性突出了个人的地位。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强调个人主义更能激活个体人的活力,但是,当生活资料缺乏的情况下,集体主义强调生活资料大体平均的社会管理模式更人道化一些,更容易使社会稳定、健康发展。这是社会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最基本的异同,也是最基本的因素。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集体主义的社会管理模式和个人主义的社会管理模式都是作为社会管理的两大模式,而且同处于同一社会之中,只是在不同时期其侧重点不同而已。
社会主义作为社会管理思想有三种形态:即空想社会主义形态、集权社会主义形态、民主社会主义形态。
社会主义思想的演变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从空想到集权到民主的过程。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集权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即马克思所说的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形态,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暴力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的新探索和克服集权社会主义制度矛盾的探索。民主社会主义是尚未在西方和东方实践过的社会形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伴随着没落的封建社会,是封建社会瓦解过程中作为与资本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相对立的一种社会管理思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本位主义向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个人主义的过渡时期,是与极端集体主义相对应的极端个人主义时期。这个时期是伴随人性的复归、个性的解放、商品经济的出现、自然经济的瓦解、小农离开农舍到城里打工的时期,是小农离开温暖、舒适、习惯了的和谐、落后的农村到充满人情淡薄、竞争、拼命劳动、赚钱的先进城市生活的时期,是小农依恋和希望交织在一起的时期。封建时代之所以要被资本主义时代所取代,是因为社会发展到了必须依靠个性的解放和个人价值充分实现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正如皮鞭下的奴隶集体劳动要让位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劳动一样。封建时代是黑暗的,资本主义初期是野蛮残酷的。资本主义没有温情脉脉,要生存,就得凭个人的才干、个人的天赋、个人的拼搏去竞取。带着封建痕迹脱胎出来的资本家是那样贪婪。工人在城里赚了钱,但付出的劳动和辛酸并不比乡下少。在乡村,不管怎样苦,怎样穷,总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耕牛。而在城市,除了赚几个钱,什么都没有。希望和失落的感情无时不有。刚与土地脱离到城里打工的第一代工人,当他赚了钱回到乡下的家里时,他的幸福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当他厮守在乡下时,贫穷又使他难以忍受。怎能不憧憬呢?如果富有和和谐同时具有,那该是多么美好阿?牧歌式社会主义情调与小农追求富有和和谐又无可奈何的没落情调开始共鸣。以莫尔为代表的这种社会主义憧憬开始了。这就是希望出现一个人人平等,无处不均,无处不饱的和谐、安康、平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