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2)
2016-01-12 01:06
导读: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和建立全国政权。因而我们党在这个时期把
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和建立全国政权。因而我们党在这个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提到首要地位。毛泽东在这个时期为指导中国革命,写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光辉著作,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在建国后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形势和任务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任务已不是阶级斗争,而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个时期,我们党通过探索,逐渐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提到首要位置。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探索中,发表了很多论著,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前一时期,我国学术界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区分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强调前者已过时,后者有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这种区分不够科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只有一个,它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科学体系。还是列宁的提法准确,在不同时期,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某一个方面将被提到首要地位。
在批判和斗争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作为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愿望,以变革社会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不但无情地批判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批判一切腐朽丑恶现象,批判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而且公开宣告要推翻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压迫制度。马克思说:我们的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1版第23卷第24页)列宁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后一性质的确完全地和无条件地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因为这个理论公开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揭露现代社会的一切对抗和剥削形式,考察它们的演变,证明它们的暂时性和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必然性。”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批判过无数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其它剥削阶级的错误思潮,批判过工人运动内部形形色色的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潮和路线。就后一方面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国际时期和以后,批判过普鲁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和杜林主义;列宁批判过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考茨基的右倾机会主义、俄国党内的孟什维主义以及欧洲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毛泽东批判过陈独秀、王明等的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和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路线。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列宁选集》第2卷第1页)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和斗争中得到发展的。通过批判,分清了对错是非,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如果马克思主义“失去”批判的功能,那就意味着这种理论“变质”了。当然,这种批判要把握一定的度,也不能只批判,不吸纳。这里所说的“批判”,就是继承流行于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扬弃”,既有对错误观点的抛弃和割舍,又有对有价值的因素的吸纳和发扬。
毛泽东于1952年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是这样说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在开始的时候受过种种打击,被认为是毒草。现在它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还在继续受打击,还被认为是毒草。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不同了,但是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也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84—785页)可以把这段话做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