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3)
2016-01-12 01:06
导读:态度不同和理解各异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步履艰难,而且纷繁复杂。不同的阶级、政党和个人,对它的态度和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态度不同和理解各异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步履艰难,而且纷繁复杂。不同的阶级、政党和个人,对它的态度和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代表性的,仅举如下几种:
——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是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政党可追溯到列宁在1903年所创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这个党的主流派——布尔什维克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机会主义以及党内的孟什维主义作斗争。十月革命以后,列宁于1919年建立第三国际,在第三国际的号召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俄共(布)为榜样,建立起共产党、工人党。其中有的是从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的“左派”中分化出来组建的,有的是新建的。中国共产党属于后一种情况。这类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可从党组织和党员个人两方面论述。就党组织来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这就是说,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行动指南。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党员个人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和价值追求。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曾说过:我第二次(1920年)到北京,读了三本马克思主义著作,从此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再没有动摇过。我们党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同志也大都如此。我们党大多数党员都信奉马克思主义。但是,在和平年代,后来的情况发生很大变化。例如在苏东,由于受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意识形态在淡化,特别是党的一些高级干部和高层领导,信念动摇,有的甚至背叛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是发生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剧变后丧失政权的艰难岁月里,也有的高层领导干部经受了考验,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至于一般党员,则要做具体分析。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马克思主义与读者意识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观念的历史追溯与多维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