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三维规定(1)
2016-01-11 01:05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以人为本”的三维规定(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全面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
[摘要] 全面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就是要以人对物质成果的支配和共享为本;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着眼,就是要以制度安排对人的个性的激活和对人的能力的开发为本;从人与人的关系着眼,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为本。 [关键词]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以人为本”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本质和核心,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开关”。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维关系着眼,全面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对物质成果的支配和共享为本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由此自然被纳入人类认识和改造的范围。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人通过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以自身所做出的改变来引起、调整并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变换,将内在的本质力量、主体属性与精神品格不断对象化与客观化,由此创造出一个属人的世界,在物质产品中深深打下了人的烙印。物质成果被创造出来后,一部分以消费的形式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另一部分以积累的形式用于延续和扩大再生产。可以说,没有物质成果的创造和积累,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但是,与作为主体的人相比,物质成果只具有次要的意义,只是人类求生存与求发展的手段与条件。进一步说,人类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物质成果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作为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物质成果都应当由创造者来支配和享有;相反,如果创造者无法支配与享有物质成果,社会生产将不可避免地中断,创造者也会失去或降低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人必须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创造者应当支配和占有物质成果,既不能让创造者与劳动成果相分离,更不能让物成为奴役人的异己力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历史上看,在等级社会里,统治阶级凭借等级特权强迫被统治者从事各种物质生产活动,并强行独占和享有其物质成果,创造者与物质成果发生严重分离。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在形式上打破了人身依附关系,但却使人们不得不面对“物的依赖性”的异化世界:不仅劳动成果成为与创造者相分离的外在力量,而且人的价值往往要凭借物的价值以扭曲的形式来表现和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物质成果的结合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实现二者的直接结合仍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旧社会的某些“痕迹”,由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矛盾,由于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而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仍然存在着重物轻人、甚至见物不见人的某种偏向。比如,在经济建设中,过多地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来获取物质财富,而不太注重人力资本的投入与开发;在统计考核中,过分突出物质成果的增加和GDP的增长,不太重视物质成果的分享状况与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在价值取向上,一些社会成员极度夸大物质成果的化身——金钱的地位与作用,相对忽视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等。这种现实偏向不仅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与协调性,而且阻碍着社会公平的合理实现。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质上是对这种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偏向的校正与超越。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程中,要在抓好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同时,进一步突现创造者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使人民群众真正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在发展理念上,要把发展的任务与发展的目的结合起来,不是为了积累物质财富而追求发展,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而实现发展;在发展方式上,要从过度依靠物质资源的投入向注重人力资本的开发转变,主要依靠并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在成果分享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顾及人的多样化需求;在价值导向上,打破或淡化金钱至上的神话,引导人们更加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