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统筹兼顾: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发展方法论(2)

2016-02-08 01:12
导读:然而理论的正确并不等于实践的正确,现在的正确并不等于以后就不犯错误。毛泽东提出统筹兼顾的发展方针,原本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然而理论的正确并不等于实践的正确,现在的正确并不等于以后就不犯错误。毛泽东提出统筹兼顾的发展方针,原本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但从1957年开始,他乃至全党开始在指导思想上犯“左”的错误。“大跃进”兴起后,理论上虽然还讲统筹兼顾,但实际工作中却转向了片面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转向了“以钢为纲”和“以粮为纲”,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严重挫折。同时,均衡发展的原则也演变成了平均主义,实践中大搞“一平二调”和“一刀切”,盲目追求所有制的“一大二公”,用平均分配的办法抑富济贫,试图让所有的人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这种 吃“大锅饭”的发展模式严重抑制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十年文革更是走向了极左,“四人帮”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甚至荒谬地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至此,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统筹兼顾方法已基本名存实亡。
  
  二、非均衡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
  
  虽然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起步时期就提出了统筹兼顾的发展方法,但由于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没有搞得很清楚,以致后来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偏差乃至背离。文革结束后,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再次摆在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前。恩格斯说得好:“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邓小平不愧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指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关于发展方法,邓小平站在历史的高度,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统筹兼顾方法。在他看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邓小平也很强调发展的综合平衡,但他的统筹兼顾方法主要是针对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的,因而相对于毛泽东强调均衡发展的发展方法而言,邓小平的统筹兼顾方法表现出一种非均衡发展的价值取向。首先,邓小平的关于“先富”、“后富”与“共富”以及“两个大局”的思想,直接地体现了非均衡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与奋斗目标。毛泽东在发展生产和实现社会公平上更强调公平,希望大家同步富裕,而在实现同步富裕上又把重点放在收入分配方面,主张分配的平均主义,把收入的大体平均看成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因此,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如何统筹兼顾“先富”、“后富”与“共富”的关系?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回答是:“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一浪接一浪地走向富裕。”1988年以后,邓小平又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对沿海和内地共同富裕的问题进行了统筹。他深谋远虑地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具体而言,“第一步,让沿海地区先发展;第二步,沿海地区帮助内地发展,达到共同富裕。”“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也体现着非均衡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由于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十年文革造成了国民经济几近崩溃的局面,有鉴于此,邓小平领导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认为,经济建设是事关全局的主要矛盾,现阶段“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尽管“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底,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着它来进行,以便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但是,“一个中心”离不开“两个基本点”,必须搞好三者的统筹兼顾。为此,邓小平反复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二者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因此,基本路线是统筹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路线,它的内容不是单一的经济内容,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它的目标也不是单一的经济目标,而是富强、民主和文明的有机统一。此外,邓小平的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速度、比例和效益相统一”、“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统一”等许多领域的思想以及“三步走”战略,都体现了非均衡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
上一篇: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