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2)
2016-03-04 01:03
导读: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开始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揭示了苏联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如国民经济比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开始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揭示了苏联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等等。这些都使毛泽东觉察到苏联经验并非十全十美。通过对斯大林所犯错误的思考,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不能不重新考虑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利弊得失,不能不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重新加以审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便更加明确了。1955年底,即在苏共20大召开之前,他就在中央领导集体的小范围内,提出了“以苏为鉴”的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着手总结自己的经验,寻求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苏共二十大召开以后,破除了对斯大林的迷信,揭开了盖子,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为人们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国际环境。毛泽东认为苏共二十大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发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不完全成功,就是苏联的成功经验也不都适合中国国情;苏联的成功经验,也只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有借鉴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学习苏联,终究不能代替自己的探索。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挑战面前,毛泽东率先提出了科学对待一切外国的东西,以苏联为借鉴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由此可见,改变照搬照抄的做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自己的道路,对于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
1956年底,中国人民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毛泽东认为,中国可以而且应当找出一条有别于苏联,符合于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在那时可以说是一种惊世骇俗的意见。为了从苏联体制的缺点错误中摆脱出来,走自己的道路,他既批评了苏联体制中的某些弊端,也批评了国内学习苏联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并初步总结了中国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初步成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到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毛泽东清醒地意识到另辟蹊径,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适合中国国情的自己建设道路的必要性。他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一文,标志着在这方面探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贯穿其中的基本思想就是以苏为鉴,独立思考,按中国自己的情况办事,走中国自己的路。这个思想,也就是指导八大召开的基本思想。《论十大关系》,既是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总结自己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目睹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并不完全成功之后,试图从仿效苏联模式,“走苏联所走过的道路”,转变到积极探索“走自己的道路”,具有重大意义的良好开端。毛泽东在当时对苏联和斯大林的许多批评,在党的领导层中无疑起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作用。在毛泽东的示范和推动下,党内掀起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的新风。在筹备八大的过程中,毛泽东在会见音乐工作者(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时发表了一次有重大政治意义的谈话,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关于中国要走自己独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心和思路,对八大政治基调的确立,起了关键作用。这个基调就是:中国今后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再照抄照搬苏联的那一套,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基础上,走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当然还要学苏联,但目的是把它改变,变成中国自己的。毛泽东的这个指导思想,后来就成为八大的指导思想。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蓝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