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性研究和实践探索有不少成果问世, 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也存在一些不良倾向。高水平、符合我国农村社会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康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意义; 原则; 方法
一、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稳定, 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 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 没有农民的富足, 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只有8亿农民都加入到现代化的进程, 才能盘活国民经济的全局, 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 只有广大农民改变落后的面貌, 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正是从这一实际国情出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全局出发, 明确提出了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
《建议》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的意愿, 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五句话表明, 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将要经过理论的充实和实践的探索,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 真正体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不少成果问世, 但这一问题的研究, 也存在一些倾向: 有的照单开方, 定位“应该怎样”, 不分析农村的现实可能性; 有的简单以农民利益为借口而代替科学态度; 有的不做深入调查研究, 不思考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以逻辑推理逻辑, 以理论演绎理论等等。高水平、符合我国农村社会实际的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指导思想深化和方针政策的完善,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健康稳妥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二、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原则。
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为出发点,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统筹兼顾、抓住重点、突出特点的方法。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极为繁重、复杂的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 促进农民继续增收,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等。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必须坚持的五条基本方针和“五要、五不要”的五项原则要求。基本方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向。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遵循的准绳以及工作规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建设规律, 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