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西藏民主改革50年:变革与反思(2)

2016-04-22 01:00
导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享有充分的自治权方面,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西藏自治区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根据本地情况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享有充分的自治权方面,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西藏自治区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根据本地情况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西藏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有权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的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等等。 
  2.民生建设:以人民生活水平为核心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这主要表现在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居住条件得到巨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现代医疗卫生机构业已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明显提高,等等。 
  此外,民主改革以来,中央政府充分尊重西藏自治区的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总之,民主改革以来,西藏自治区民主和民生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等获得全面发展,与封建农奴制下极端贫穷落后的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充分显示了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四、西藏民主改革50年的几点反思 
  1.民主改革是西藏实现社会进步的根本出路 
  西藏民主改革从根本上说是新制度战胜旧制度的人类历史的进步。民主改革后的西藏用社会主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代替了旧式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建立了人民能够行使自治权的自治区政府,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使西藏人们掌握了独立自主管理本地区政治事务的权利,独立自主发展本地区社会经济的权利。“没有民主改革,就没有占西藏人口95%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就没有西藏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就没有西藏各族人民今天的美好生活”。因此,可以说民主改革是西藏实现社会进步的根本出路。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始终把坚持民主和民生建设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立足点 
  西藏民主改革制度建设方面的最大成果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论从制度本身还是从具体实践来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以民主和民生为根本立足点。“民族区域自治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和具体形式,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本身就直接体现了对民主和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注”。从《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所展现的成就也可以看出,民主和民生始终是贯穿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立足点。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民主和民生建设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立足点,不断推进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新发展。 
  3.始终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与反对分裂国家统一起来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的发展史,既是一部西藏民族区域自治蓬勃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反对达赖集团倒行逆施、妄图分裂祖国的斗争史。“历史雄辩地证明,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和奴隶,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维护人权和国家主权的进步与正义的事业”;“我们与达赖集团之间分歧和斗争的实质,根本不是自治与不自治的问题,而始终是进步与倒退、统一与分裂的斗争”。 
  因此,在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之际,我们既要以50年来的成就为新的起点,以科学发展观推进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新发展;同时,也要对达赖集团与西方勾结起来妄图分裂中国的卑劣行径保持高度警惕;既要实现西藏的繁荣发展,又要努力维护西藏的和平稳定与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 
  参考文献: 
  [1]《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09-03-03)[2009-07-09].http://www.seac.gov.cn/gjmw/zt/2009-03-03/1235971424606122.htm. 

中国大学排名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孙志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化进程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专刊.

上一篇:浅谈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