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两岸关系与世纪之争_政治毕业论文

2016-06-02 01:01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两岸关系与世纪之争_政治毕业论文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提要:作为国共内战和东西方冷战的遗产,两岸之间的基本

   提要:作为国共内战和东西方冷战的遗产,两岸之间的基本格局是“分裂分治而不对等”。基於不同的立场和对这种格局的不同利用,两岸之间的深刻分歧短时间内很难化解。由此产生的冷战对峙,在世界各大国之间业已拉开序幕的世纪之争和业已悄然浮现的中(共)、俄联手,以西拒北约、东扼日本、南压台海的新型国际关系的背景下,很可能导致“由外国人出飞机、飞弹,人打中国人”的悲惨结局。针对这种潜在的危机,本文从战略、策略、方针和措施诸方面著眼,提出了旨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两岸共存共荣,以致最终实现和平统1,由两岸人民共享中国主权的4条建议。

    今年3月举行大选前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两岸之间的敌对状态达到了510年代末期以来空前未有的程度。同时,因美国向台海派遣了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也造成了1962年古巴危机以後核大国之间极为罕见的1次严重军事对抗。可是没想到,危机刚过,关於台海已“雨过天青”的议论便不绝於耳;亦有不少人,竟然指望李登辉的1篇就职演说,使两岸关系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固然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台海局势的高度关切和对两岸和平的殷切期望,不过依笔者之见,我们与其环绕雨过天青这种不无象征主义色彩的政治话语兜圈子,我们与其将两岸关系的缓和寄望於某位领导人在政治上的神来之笔,倒不如把自己探究的目光投向後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两岸关系的历史沿革,特别是91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的叠荡起伏。我以为,只有这样,我们或许才有可能从历史的纵深体认出两岸关系的症结,并以现实宏观的视野尽可能全面地看清楚制约两岸关系之现实走向和未来趋势的诸多因素,由此为相关对策的制定提供1种可靠的框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台海危机——亚太地区“世纪之争”的开场锣鼓

    如上所说,两岸关系须关注其国际背景的变迁。然而仅就笔者之所见,在近几年的有关著作中,论者在谈到两岸关系的国际环境时,通常强调的主要是“冷战的结束”,而对於後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却似乎有所疏失。其间有两大颇具轰动效应的“事件”,在相当程度上左右了人们对中国之现实国际地位的全面认知和客观判断:其1,是64悲剧发生後,西方各国对北京当局所实行的制裁和政治抵制;其2,是近年来“围堵中国”的舆论突然在英美雀声4起。由此给许多人造成了1种印象,似乎由於苏联的解体,美国至少将在相当长1段时期内,成为主导世界格局的唯1力量,因此,坚持原有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中共似乎从此势必将在国际陷於越来越困难的境地。这样的观点和舆论,若不能说已然完全主导了910年代以来人们对两岸关系及其国际背景问题的观察和应对,起码也可以说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其实,这种观点仅仅是抓住了问题的1个方面。须知,差不多就在冷战结束的同时,世界各强权之间为争夺下1世纪之主导权的斗争便开始了;其间便伴随着各国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和整个国际格局进行重组的极为复杂的过程。因此,两岸关系的国际背景当然不会、也不可能永远冻结於89年64和90年上半年那种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行将到来的这场世纪之争,虽然以经济为其基本,但它却是无情地以战争方式拉开序幕的。这表明,“世纪之争”这场大戏正在迅速地被搬上历史舞台。这种态势给两岸关系的国际背景平添了极为复杂和极为险恶的因素!去年6月李登辉访美之後,台海风云突变,形势1天紧过1天,直至酿成了今年3月的危机,其深刻的国际根源就在於此。现在回头追溯起来,这还要从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说起。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海湾战争可以看成是“世纪之争”的第1场序幕。在那场战争中,美国在日本出钱和西欧诸国出兵协助的配合下,摧毁了中东数1数2的军事强国——伊拉克的基本军事力量,但显然是有意留下了海山政权,由此便得以在中东站稳脚跟,从而也就为自己强占了1个对未来的世纪之争具有极端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意义的战略据点。对於美国的这1战略意图,日本和西欧想必是了然於心,但是出於共同的利益,加之这些国家自身的力量有限,至少在眼下,它们仍然不得不依附於美国。当初美国的得逞,也与高尚的人道主义的理想主义者——戈尔巴乔夫的幼稚和轻信不无关系,但同时也是由於美国利用了当时正在国际上“身处逆境”的北京与西方缓和关系的迫切愿望。虽然人们并不清楚,当初美、日和西欧以甚么样的条件换得了北京在联合国就出兵中东问题所投下的弃权票,但确然无误的是,西方国家对北京的经济制裁,正是从海湾战争前後开始放松的。由此可见,美苏冷战的结束,固然削弱了北京作为美国抗衡苏联的战略伙伴的份量,但同时也为北京在联合国安理会扮演“关键少数”的角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实际上也意味着北京国际地位的相对提升,即加重了北京在後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调整过程中与别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然而问题还不止於此。因为1方面,那场战争的辉煌胜利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野心,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欧洲力主北约东进。这表明,在苏联解体以後,美国非但无意退出欧洲,反而要乘机在後冷战时期乃至下1世纪进1步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以便建立自己的唯1世界霸主的地位。这不仅引起了俄国的强烈反弹,同时也不可能不引起北京的高度警惕。联想到美日安全体系依然存在,美国政府在布希执政时期又突破了自710年代与北京关系正常化以来的惯例,批准向台湾出售大批先进战机,这便使北京对美国的太平洋战略、特别是其对台湾的战略意图,几乎很难不深存疑惧。问题的另1方面是,就在美国的野心极度膨胀的同时,北京不仅在国际地位上相对提升,中国大陆的经济实力也迅速起来。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陆已经改变了毛在所谓反帝反修方针的指导下所形成的格局,其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东南沿海1带;而且,开发海洋也逐步提到大陆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上,并在相当程度上逐步上升为与整个中国大陆在下1世纪的生存和发展命运攸关的迫切任务。这两个方面,都必然要求中国大陆的国防战略重心迅速地实现从西北向东南、从陆地向海洋的转移;而台湾对中国大陆的战略意义,由此也空前地突显出来。这1切,恰好与北京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意图的深刻疑惧形成了尖锐的对立。照我看,这才是中共对李登辉访美作出强烈反应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今年3月的台海危机也极为明显地预示出,两岸关系纠集了太平洋周边各大国之间战略利益的冲突。也因之,美国、日本和俄国对台海争端介入的方式和程度虽然不同,但是,它们都毫无例外地卷进来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今年3月的台海危机,实质是继续海湾战争之後,“世纪之争”在亚太地区的1次预演。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初看起来,在这次预演中,扮演主角的是两岸的中国人,美国似乎是被台湾“ 拉下水”的。是的,如果仅仅从战术的层面来看,这乃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如果从战略的角度来观察,则扮演主角的无疑是中国大陆和美国,其次是日本和俄国。这当然绝不是说,台湾在行将到来的世纪之争中只能处於1种无足轻重的地位。恰恰相反。如果把中国大陆看作亚太地区世纪之争的1方,而把美国和日本暂时看作另外1方,则台湾在其间所扮演的角色,便有点像楚汉相争中的齐王韩信,其“归汉”还是“归楚”,对最终的结局会起某种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战略上根本不存在台湾是否把美国拉下水的问题。值得两岸中国人警惕的是,出於自身的战略需要,现在首先是美国、其次是日本,将来则有可能首先是日本,其次是美国,几乎不可能不想方设法拉台湾“下水”;而尽力维持和延续海峡两岸目前分裂分治的状态,很可能正是它们对台战略的底线。其根本的原因是,美、日两国都10分清楚,台海两岸1旦整合起来,必将成为亚洲乃至亚太地区任谁人都很难超越的竞争对手。至於俄国,它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均在欧洲,这种情况短时期内不可能改变。不过,伴随俄国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变及其对外贸易的发展,俄国的经济和军事战略与亚太地区的相关度正在迅速升高。而且,俄国毕竟不失为1个超级军事大国。因此,它在亚太地区未来的世纪之争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是绝对不容忽略的。在目前,由於有北约东进的压力,俄国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国际政治领域,都迫切需要利用海峡两岸之间以及中国与美国之间围绕两岸关系所存在的矛盾。这样,台湾海峡便随时有可能成为包括美、日、俄以及大陆和台湾在内的“4国5方”的现实利益和战略企图上的诸多冲突的集结处或聚集焦点——两岸互动过程的风险性随之大幅度地提高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False$

   然而事实表明,真正从3月的台海危机中获得实利的,既不是在危机中经历了对岸的武力威胁、承担了最大风险的,也不是出动了10几万大军、耗费数亿美元的大陆,甚至也不是派遣强大海军舰队到台海展示了武力的美国。尽管人们对台海两岸在此次事件中的胜负得失或许会见仁见智,但是谁都无法否认,两岸争端本身无可避免地为别国提供了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就是说,虽然两岸的大小不等,强弱不同,但在彼此长期相争不已的情况下,双方都难免要为应付眼前的急需而在不同程度上处於被别国牵着鼻子走的可悲境地。人们常说,台湾是被美国捏在手中、随时可以用来对付中共的1颗棋子。殊不知,大陆现在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俄国用来对付美国的1张王牌。这当然与美国的作为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正是美国在海湾战争後日益膨胀的野心及其对台政策所引起的北京的严重不安,加快了大陆与俄国靠拢的步伐;而台海危机则对大陆与俄国之间已初步成形的准同盟关系发挥了某种促媒的作用。这可以说是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所遭遇的第1次最严重的外交挫折,其结果是不期然而然地使俄国成了台海危机中的最大赢家:数10亿甚至上百亿的商业合同和军火交易,北京对莫斯科反对北约东进的“理解”,以及大陆对俄国加入亚太组织的支持,等等。除俄国之外,日本也在此次危机中获利不小。那原因是,北京在此次危机中所展示出来的军事实力,特别是它对台湾所表现出来的强势态度,在亚太地区造成了普遍的不安,这不仅有助於日本政府平息国内早已存在的要求美军撤离日本的呼声,使之顺理成章地延续了日美安全体制,而且为其进1步加速重新武装自己的进程提供了借口。这对於作为世纪之争的要角之1的日本来说,真可以说是天赐良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总之,3月的台海危机加深了两岸之间的裂痕,美、日、俄直接或间接地介入,不仅使4国5方之间的关系更趋复杂,并且为之注入了更多更深刻的怀疑、猜忌和敌意,由此也为今後的两岸互动埋下了更为凶险的因素。这无论是对大陆或是台湾来说,都只能意味着祸大於福,苦大於乐!

    (2)两岸互动关系的3个层次

    两岸关系走到今天这1步,绝不是偶然的。1方面,910年代以来,两岸交流有空前迅速的,由此也暴露了、展现了两岸之间原有的矛盾,将这些矛盾无可回避地提到了人们的面前。另1方面,交流过程本身也衍生出许多新的。今年3月台海危机的爆发,从内部原因看,其秘密就在两岸处理这些新老矛盾关系的结构中。

    与810年代相比,两岸的互动关系在910年代发生了1个显著的结构变化。这表现在:由於海基和海协两会的建立和运作,两岸之间的互动已分化在民间、准官方和官方这3个层次上进行。然而,这1分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810年代两岸民间交流与官方互动之间失衡的状态。

    两岸民间交流始於710年代末,那与北京在1979年以“全国人大”的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1的口号有关。但真正为两岸的民间贸易往来提供了可能和动力的,还是大陆在经济领域所实行的改革开放和在台湾已存在多年的自由经济制度。不消说,民间贸易最初不免带有“金额非常微小”、“借助第3地”和“暗地进行”等特点。直到1987年台湾开放1般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人民才得以公开正式的接触。自此以後,两岸的民间交流便1发而不可收,其发展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实已超出了当初人们的想像!

    根据台湾陆委会公布的数字,到去年年中,两岸人民往来已超过8百5107万人次,函电往来在亿通以上;两岸间接贸易额也从1987年的大约105亿美元攀升到1994年的1百7108亿美元和1995年的2百09亿美元。而且,台商自1981年开始登陆,64後乘机西进,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後又掀起了1波新的登陆风潮,以至目前在大陆投资设厂的台商已达2万7千家。尽管流入大陆的台资金额因来自各方面的统计数字相差太大(在1百——2百亿美元之间)而难以精确的估计,但据94年香港《紫荆》杂志报道,无论在投资金额或在投资的数目上,台商在大陆均已超过美商和日商,而仅次於港商。另据台湾海关统计,在1995年,大陆已成为台对外贸易的首要顺差来源,并有可能在今年取代美、日,而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两岸民间交流的发展如此迅速,但也有其先天不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两岸当局不能为民间交流提供统1的规范制约和保障;由此所衍生的失序和高风险,严重地阻碍着交流的顺利进行和平稳发展。海基和海协这两个准官方组织的建立和运作,正是针对着两岸民间交流所提出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的要求。

    在海基和海协两会的惨淡经营下,两岸的准官方联系1度曾显示出某种经常化、甚至制度化的趋势。在令人瞩目的辜汪会谈及两次焦唐会谈中,双方就某些议题也曾达致若干共识。当时许多人都不禁为之欢欣鼓舞,以为台海两岸之间已经架设起1道和平交流的彩虹。然而不幸的是,旨在落实两会高层共识的多次事务性会谈,居然或者是不欢而散,或者是功亏1篑,以致迄未取得任何具体成果。这当然不能归诸两会相关人士的无能或缺乏诚意,因为真正的决策者不是他们,而是两岸当局的首脑。因此,两会会谈屡遭失败,其合理的解释只可能是:两岸当局在上缺少起码的共识。

    事实也正是这样。最明显的证据是,两岸当局至今就政治对话的方式各说各话,彼此毫无交接,更何况再深1层的那些问题呢!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不欲”或是“不能”,反正目前两岸当局似还没有把战争作为自己的第1选择。尽管如此,台海气氛并不祥和。或隔岸叫骂,或空中喊话;或武力威胁,或武力抗衡——双方互动仍然停留在1种比较典型的冷战方式上。

    以上3个层次构成两岸互动关系的“内线”。其总体态势是:从民间到准官方再到官方,两岸和平交流的热度逐级递减,而“冷战”的力度则逐级升高,并且1直延展到“外线”——国际关系领域。在“内线”,北京取攻势,台北取守势;在 “外线”,双方则似乎攻守易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虽然,台北并没有像北京在510年代到710年代那样,立意要将对方从各种国际组织中驱逐出去,但无论是台北扩展邦交,还是争取参加联合国,无疑都对北京业已在联合国取得的“中国唯1合法代表”资格构成了挑战。双方在国际的角逐,正以台北突围和北京围堵的方式激烈地展开。有趣的是,双方对“内线”和“ 外线”的敏感度有很大的差别。大体说来,在“内线”,台北比较敏感,这在“千岛湖事件”发生後,台湾朝野不无情绪性的强烈反应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而在“外线”则正好相反,北京对台北的任何外交动作都盯得很死,反应通常也很激烈—— 去年6月李登辉访美後,北京对台湾文攻武赫乃至战争威胁,1直持续到现在,这可以说是最好的例证。

    那么两岸之间的互动何以会有上述这些特点?两岸当局之间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岸关系的症结又在哪里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从两岸关系之间的基本格局说起。

    (3)两岸之间的基本格局及其症结

    两岸分裂分治已长达近半个世纪,这是任谁人都无法否认的。然而,两岸关系中还有另外1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分裂分治的双方,无论是在综合实力还是在国际地位上,从来都不是对等的。这3个方面,构成了两岸之间的基本格局,概括起来,就是“分裂、分治而不对等”。

    这种格局最初出现於410年代末,那显然首先是国共内战的结果;而它後来的延续,则主要是东西方冷战的产物,其中尤以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如50年韩战爆发後,美国派第7舰队进入台海;54年美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58年中共炮轰金门,美又派特混舰队协防台湾;再如1979年,美国与北京建交,但作为交换条件,是北京宣布以和平方式统1中国。总之,在所有这些攸关台湾命运的重大关头,美国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换言之,美国的介入平衡了北京在军事和综合实力上对台北的优势,这是两岸的分裂分治得以延续下来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然而美国的介入又有1定的界限。因为1方面,两岸在所辖领土和人口以致在综合实力上相差太远,而且最初北京的身後又站着莫斯科;另1方面,美国的对华政策也不可能不随其自身战略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在上自510年代下迄710年代的210多年里,北京无疑与美国处於完全对立的地位,是美国封锁和围堵的对象。相反,台北则被看作“1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乃是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伙伴,除得到美国的协防而外,台湾还得到美国在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因而虽然所辖领土和居民远不能与北京相比,但尚能保住在联合国的席位,在国际组织相对於北京略占优势。但必须看到,即使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美国也无力改变两岸在资源占有上相差悬殊这种“内在的”不对等。也因之,美国既不能把孤立北京的政策全面地加诸北欧各国,甚至也不能把这种政策贯撤於西欧(英、荷在510年代初即与北京建立了代办级关系)。它当然更不能把对北京的围堵扩展到共产阵营。由此便使台海对峙初期台北与北京之间在国际地位上的不对等,不论在范围或在时间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事实上,早在610年代,台北在国际组织上的这种相对优势地位,已因北京与法国(1964年)及许多中小国家建交而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进入710年代,两岸的国际地位终於发生逆转,台湾逐步陷入极度孤立的境地。

    可注意者,在回顾和反思这段曲折经历的时候,有人将这种逆转归之於美国的背信弃义,似乎只要当初美国愿意,就足

[1]  

    上一篇:统一比分裂好,和平比战争好_政治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