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模式和中国发展之路(1)

2016-07-05 01:09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中国模式和中国发展之路(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内容提要]由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国模式的讨
[内容提要]由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国模式的讨论,需要我们在一个理性的层次上思考北京共识的含义以及与此对应的华盛顿共识的内容。本文通过对两种共识的比较和对中国发展现状的考察,在层次上理清我们到底应在何种意义上分析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   [关 键 词]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 中国之路  一、 北京共识的提出和中国模式的讨论  1、 北京共识的提出  2004年5月7日,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伯﹒雷默在伦敦《金融时报》上提出了“北京共识”。5月11日,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全文发表了他撰写的题为《北京共识》的报告。在雷默的报告中,所谓的北京共识,主要是对中国的崛起和独特的发展道路的概括,用北京共识的提法主要强调其与华盛顿共识的差异甚至对立,表明中国根本不是按照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的“金科玉律”而发展起来的。雷默认为,中国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特征(1)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2)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3)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并指出,中国正在指引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在有一个强大重心的世界上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选择。这些国家不仅在设法弄清如何发展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想知道如何与国际秩序接轨,同时使它们能够真正实现独立。这种新的动力和发展物理学(雷默语)便是“北京共识”,并认为它取代了广受怀疑的华盛顿共识。此后,有关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的讨论一直在学术界和舆论界相当活跃。比如仅以2005年5月份为例,美国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刊登题为《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的文章,称赞中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政治改革果断明智。英国的《卫报》在《中国解决亿万人民温饱问题的经验》一文中认为,中国的崛起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除西方发展模式之外的一个强有力的选择。墨西哥《每日报》在题为《中国:亚洲的地平线》的文章中,认为中国奇迹是依照自身情况理智制定社会经济政策的结果。《香港经济日报》在《“北京共识”:发展中国家的上位模式》一文中指出,“北京共识”的核心是按照国情,走自己的路。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北京共识”是帮助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工具,这是一种全球发展模式的力量在吸引其追随者,它吸引追随者的速度,几乎与美国模式速度一样快 。雷默的北京共识概念,也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有相关的论文发表。  北京共识的提出以及由此引起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表明了有关中国的发展道路不但被关注,而且在理论层次上得到概括和升华。它表明了理论界希望对中国发展之路加以总结的努力。北京共识没有在意识形态上给中国的发展之路套上任何外衣,它既没有标明它是社会主义的,也没有标明它是资本主义的。但是它以一个看似中性的词语,展现了中国寻求自身发展之路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北京共识是对中国官方宣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回应与肯定,北京共识与中国的发展之路表明,在发展的道路选择上,世界是多元的,并没有一个最优的模式可以选择,各个国家和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这道理看似简单,但过去很多国家领导人和理论界并没有认识清楚。华盛顿共识便是追求普遍发展模式,认为适用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东西也适用于其他国家的产物。  2、 北京共识的对应物: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的术语最初在1989年由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提出。在一个会议上,威廉姆森的论文中第一次使用“华盛顿共识”的概念,并列出了针对拉美的十项经济政策清单,认为这清单是在华盛顿的每个人都会赞同、几乎拉美每个地方都需要的。这十项建议清单包括::(1)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2)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3)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4)实施利率市场化;(5)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6)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7)放松对外资的限制;(8)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9)放松政府的管制;(10)保护私人财产权 。  但是,这些市场化的政策在拉美国家实行之后,尽管有一定时期的发展,但之后却使这些国家陷入危险的经济倒退,由此华盛顿共识引起广泛的怀疑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撰文《后华盛顿共识的共识》认为,如果说当前关于促进世界上穷国的发展还有什么共识的话,那就是:共识根本不存在。华盛顿共识既不是成功增长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尽管它的政策建议在特定国家的特定时期曾是有意义的。当然,对华盛顿共识的批评也不只是斯蒂格利茨,确实,威廉姆森的华盛顿共识的药方并没有诊治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由此导致的广泛怀疑是必然的。华盛顿共识及其失败,表明了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与经验在发展中国家的尝试遇到了障碍,从而导致我们对发达国家模式的普适性的怀疑。  北京共识,正是基于对华盛顿共识的深深怀疑而提出来的。北京共识是对中国模式以及中国模式的示范效应的表述,正如雷默所说,两个最无视华盛顿共识的国家:中国和印度,经济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北京共识以及背后中国的发展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选择,表明了一种区别于华盛顿共识的尝试的成功。  3、 中国模式的讨论  雷默的北京共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果说雷默的论述是在一个国际知识界的背景的阐述的话,中国的学术界和舆论界更多关注的是中国的问题。因此,在中国本土,所谓的北京共识的讨论被另一个概念所取代:中国模式或曰中国发展之路。  诚然,雷默的东西在思想上很难说是一个全新的东西,但是雷默的论述引发了学术界对有关中国发展之路的自信。在雷默以前,所谓的中国模式往往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联系,而后者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巨型箩筐,只要是中国特有的都可以往里装,导致所谓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被认为是延缓很多改革,维护当局者特权的借口。而雷默在一个国际的视角下,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以有力的论述,从而使学术界重新找到了有关分析中国发展之路的路径,并引来了很多学者的回应。黄平、崔之元、胡鞍钢、俞可平等目前比较活跃的学者,都撰文表达同一个思想:中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由此中国的发展之路就不能脱离这种独特性,因此,只有中国自己才知道到底如何发展。中国过去的发展历程也告诉我们,中国以一个西方学者无法解释的方式,使经济增长持续得高速增长,让几亿人摆脱了贫困。  关于中国的发展,确实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因此,上述学者的论述,用经验说话,自然也就找不到反驳的余地。但是,关于中国的发展模式,一直存在另一种声音。比如有学者就认为,“北京共识”不是“共识”。我国经济改革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为我国推行了谨慎的民营化、市场化、经常项目和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减小政府规模等等。这些都是“修正的华盛顿共识”的内容 。  因此,关于北京共识能否成为共识,以及它在什么程度上是一种共识,目前国内学界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论述。  二、 各种论争的焦点与假设  1、 关注焦点:基于过去还是面向未来  尽管从字面意思看,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是对应的。那么,二者是如何对立的?前者在什么层次上反驳了后者?所有的论述和反驳都是强有力的吗?其实,如果我们稍微仔细研究一下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的论述,就可以发现二者的论述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因此,这里有必要对二者的争论的层次和限度加以澄清。  首先,北京共识的提出,在反对发展道路的一元论上是有力的。雷默的北京共识,基于的是中国经验及中国效应。无可争辩的两个事实是:(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持续的经济增长;(2)中国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是非常独特的,中国并没有遵循华盛顿共识所开列的药方。而相反的,遵循华盛顿共识的拉美国家,近些年却陷入了经济困境。很明显的,华盛顿共识在解体,而新的中国发展经验,正越来越受关注并被周边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所借鉴(比如越南被认为是借鉴中国经验并取得较为成功经济发展的国家)。因此,与华盛顿共识相对应,一种与中国发展经验相关的北京共识已经出现。  其次,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的基础是不同的。北京共识的基础是中国的经验和中国的发展。而华盛顿共识是发达国家的经验。毫无疑问,从迄今为止的经验来看,中国经验本身就很难与发达国家的经验竞争。毕竟中国的发展才几十年,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中国还是中下等收入国家。而且,中国的发展还没有走上一个稳定的路径,发展中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也因此在中国的发展中一直伴随着关于“中国崩溃论”的声音,尽管中国的发展有力地反驳了所谓的“中国崩溃论”,但这种论调出现本身,就足以说明中国发展受到的怀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共识基于的中国经验,与华盛顿共识基于的西方经验,尽管无法判断两种经验孰优孰劣,但从经验的成熟性来说,中国经验更需要时间的检验。  再次,两种共识出现的目的存在差异。北京共识主要是对过去发生的中国经验的总结,并由此反驳华盛顿共识的正确性。而华盛顿共识的提出,却不是出于对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的考虑,而是要为拉美国家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因此,北京共识主要是基于过去的,而华盛顿共识却是面向未来的。这种不同在论证上导致的是:由于北京共识是在中国过去发展的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因此,关于北京共识的论证是几乎无法证伪的。因为它只是对过去的总结,而过去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基本的事实。相反,华盛顿共识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后来得到实施后有成功阶段,也有失败,当然目前人们是以失败的结论来看待华盛顿共识的。但华盛顿共识的提出者却认为,这些清单本身并没有错,而是实现这些清单的条件异常复杂,需要在特定的时期用特定的方法去解决。因此,在认识论上,华盛顿共识目前我们只能说它还没法证实,但我们不能下结论说它就是完全错误的。这样,北京共识是无法证伪的,华盛顿共识是无法证实的,至少到目前为止的经验是如此。从两种共识各自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有如下结论:  层面 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  经验基础 中国经验 发达国家的经验  道路选择 自己的发展道路 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  论证限度 是基于过去经验的论述,在反驳华盛顿共识方面是有力的,但无法给出面向未来的指针,无法回答是否可持续的问题。 部分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无法证明是清单本身的错误还是手段选择的错误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政府体制内的制度创新:杭州市长公开电话的制度分析
上一篇:国家权力作为财产—政治腐败分析(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