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治理是进步政府审计质量效能的助力器(2)
2016-03-01 01:01
导读:(一)审计现场组织治理。加强组织治理,是审计职员及其组织能够及时吸收、利用、创造、传播、应用审计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及时协同、分工合作、相
(一)审计现场组织治理。加强组织治理,是审计职员及其组织能够及时吸收、利用、创造、传播、应用审计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及时协同、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地开展审计业务的目的。现场组织治理的具体内容包括:1、对现场审计职员的治理,包括评估现场参与审计的职员素质、业务能力、业务资格,以及聘任的专家资质;2、组织现场调度,即对现场审计职员的分工协作、重要审计事项进行治理,根据工作需要认真规划审计作业点和所需人力,确定职责分工协作办法,及时调配作业职员,对于审计方案中没有考虑的新出现的重点事项能够迅速集合处于分散状态的个体共同开展审计工作,对于不再作为重点审计的事项能够把审计职员及时分配到其他审计事项中;3、确定组织运作模式,对现场作业明确负责人、参与人及相关职员的职责,规划审计取证的路线、技术方法、执行人、复核人,安排总体审计进度,确定如何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联系等等。
(二)审计现场技术治理。在审计现场作业中,传统的做法是以查账技术验证被审事项的真实性、正当性与效益性,这种审计技术的使用是以对不打算了解内部控制为条件的作业方式,它不仅需要投进过多的审计资源,而且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审计现场技术治理就是要克服这些缺陷,通过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快捷地完成审计工作。审计现场技术治理包括:1、评估审计方案中拟采用的审计技术能够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度;2、变更放弃耗时费力的审计技术方法,及时选择科学可行的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3、不断引进、拓展和推广使用现代审计方法与技术,包括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等。
(三)审计现场沟通治理。沟通是政府审计职员就审计事项询问、告知被审计单位治理当局或与其进行商讨。现场审计中政府审计职员当在遵守职业道德原则的条件下,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当局进行必要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以进步审计效率和效果。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四)审计现场信息治理,主要包括:1、加强对审计信息熟悉的治理,不仅思想上要重视审计信息对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的作用,而且要克服传统的把审计信息以为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附产品的错误看法;2、加强对获取与开发审计信息的能力与效率的治理,注重获取与开发审计信息途径与渠道治理,要求按照专业标准、现代化手段快速正确获取审计信息;3、加强储存与处理审计信息治理,把审计信息的储存与处理的技术、方法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治理;4、加强反馈审计信息治理,突出审计信息反馈的能力与效率,使得审计信息能够有效地为社会各方面服务;5、加强审计信息载体的治理,要求对审计现场全过程的各种工作进行记录记载,对审计信息依靠的载体如:审计计划、审计通知、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结论、审计建议、审计报告、审计处罚与审计处理决议等文件资料,按照档案治理的要求实行分类保管,为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总结审计工作、以后年度审计提供使用依据。
(五)审计现场考核治理。审计现场考核包括四个方面:1、对审计职员品行的考核;2、对审计职员工作业绩的阶段考核;3、对项目审计工作进度的考核;4、对项目审计工作阶段性质量的考核。开展现场审计考核治理可以采用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两种方式,采用科学的考核程序和措施,加强现场监视治理,把现场审计从人到事、从纪律到业务都纳进考核范围,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现场审计中存在的题目,寻找解决题目的措施,扬长避短,为下一阶段顺利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基础,对于现场考核中发现存在违纪违法、不遵守审计准则要求、不能胜任从事的业务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三、现场治理的针对性措施
加强审计现场治理应以“人、法、技”建设为指导思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不断进步审计现场治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和审计准则体系。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推进依法治国,强化审计现场治理已经逐步成为政府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审计机关应特别重视建立健全现场治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