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现状与分析(3)
2016-03-07 01:03
导读:(2)过多过滥而又相互矛盾的计量指标。财政部、国资委等部委分别从自身部分的需要与利益出发,制定了众多的指标体系,动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指标
(2)过多过滥而又相互矛盾的计量指标。财政部、国资委等部委分别从自身部分的需要与利益出发,制定了众多的指标体系,动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指标。已有的经验证实,超过二十几个指标后,指标体系的作用将因相互矛盾或摩擦,指标作用递减。
(3)很难自下而上累加大量的非财务标准,也无法自上而下分解通用的财务指标。计量经济责任必然会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但是央企都是大规模企业,拥有诸多下属单位,团体内部之间,受制于行业、规模及性质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上下之间的非财务指标迥异,导致上下级之间的非财务指标无法相加。
(4)权数的确认比较主观。多采用专家方法,简单明了,只需专家拥有丰富的学识与经验,缺点是不同专家分析题目的视角不同,即使同一专家在不同时点,其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2.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中题目分析。
(1)指标体系都是次优的。
简单地丈量比较利润等指标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都经济绩效指标,意即未来的发展。要找出适当的指标,以便从中推断出未来的现金流量或企业的长期效率和生存能力是非常困难的。
(2)国企规模大层次多,太复杂,影响了评价指标的运用。
大型国企通常会有四个层级,作为整体的企业、实质上独立的经营单位、内部职能部分、职能单位内部的工作组。市场价值适用于企业整体,财务指标适用于企业整体和经营单位,非财务指标适用于职能单位和工作组。假如要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联系起来,就需要从工作组和职能单位累加到经营单位和企业整体的非财务丈量指标(即这些指标能够求和或均匀),以及可以从企业及经营单位下推到职能单位和工作组中的财务丈量指标(即这些指标应当能够被分解)。但是,由于各层级所用的指标体系不一,无法或难以相加,或武断地加减,这都会影响终极结果。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一般地,评价指标的目的体现在向前看、向后看、确定薪酬、激励、内部的累加、比较、分解七个方面,七个目的难以同时达到。
组织部分委托审计部分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的在于向前看,从中推断出企业的未来真正的经济绩效,同时希看指标体系可以在被审计单位中向上累加和向下分解,这样在一个大型国企中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员工才会一致行动。但是向前看的指标体系,主要是市场价值和非财务标准,经常无法向上累加和向下分解,而具有向上累加和向下分解能力的指标,主要是财务指标和本钱指标,往往又不是向前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