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论研究(3)
2016-04-23 01:00
导读:五、进行跟踪审计还需进一步完的善配套工程 跟踪审计理论的完善是一个 系统工程 ,跟踪审计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程序和审计
五、进行跟踪审计还需进一步完的善配套工程 跟踪审计理论的完善是一个
系统工程,跟踪审计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审计职员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和调整,审计成果的形式和考核指标等均需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法律法规中跟踪审计的内容狭隘,跟踪审计亟待法律依据。 《审计法》审计机关职责中明确了审计机关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责范围为“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视”。《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对国家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项目竣工决算,依法进行审计监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治理办法》中第四条“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视,依法对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部分和单位进行审计或调查。预算执行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包括检查建设资金使用和项目治理的真实和合规,评价投资效益情况,提出加强治理、进步效益的建议”。可以看出,这种仅限于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视范围,是无法达到跟踪审计的预期目标,所以,要从法律上赋予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审计的正当地位。(二)审计程序和方法。 跟踪审计的对象是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其投资巨大,关系到国计民生,无疑审计风险也比较大。假如达到跟踪审计预期目标,同是时又要公道地规避审计风险,必须制定相应的一整套科学公道、可操纵性强的跟踪审计程序和方法。 (三)审计职员知识结构调整及观念更新 由于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视、建设治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 要求审计职员对工程建设治理程序和施工、监理、质量监视等各建设主体行为要求均要有所了解,需要对审计职员进行相关知识的
培训,调整知识结构。并要更新观念,跳出传统审计的思维模式,把握跟踪审计的目标和审计重点。 (四)需对跟踪审计项目的业务文书进行补充。 目前,由于跟踪审计与以往审计在内容和侧重点上均有所不同,而且将对同一个项目在不同时期出具几次报告,跟踪审计项目的不同阶段的审计报告的要求需进一步明确。 另外,跟踪审计夸大通过事前和事中的监视和控制,达到纠错和预防的目的,从而使工程项目整依法合规地建设,并确保其投资效益。那么,监视和控制,纠错和预防的跟踪审计成果需要新的业务文书来反映相应情况。 (五)跟踪审计项目审计成果的考核。 对于跟踪审计项目来说,其夸大预防和控制,所以它的考核体系与以往审计项目侧重点不同,应监视和控制、纠错和预防效果纳进考核体系中。
六、小结 目前,政府投资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迫切需要跟踪审计,审计署也已经安排了西气东输、京沪高铁等几个跟踪审计项目,在实践中对跟踪审计的实施进行探索。但总的说来,《审计法》和《审计准则》中规定的跟踪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不能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也达不到理论界和民众对跟踪审计的预期。另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程序和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基本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跟踪审计在国家基本建设项目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工程项目事前和事中的监视和控制,实现纠错和预防的效果,达到规范工程建设投资的行为,有效控制和防范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保证政府投资的效益,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的预期目标,并防止***。随着跟踪审计理论和相关制度的完善,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必将为我国基本建设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