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贸易银行内部审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2)

2016-04-29 01:00
导读:二、我国贸易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题目 ①内部审计独立性差。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内部审计的本质属性即独立性。众所周知,超然独立是
  二、我国贸易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题目  ①内部审计独立性差。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内部审计的本质属性即独立性。众所周知,超然独立是审计的最大特点。在美国,单位内部审计的地位高、权限大、独立性强。在行政上,内部审计受企业总裁。财务总监领导,直接向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而我国贸易银行的内部审计职员大多是从银行内部财务职员产生的,内部审计部分隶属于各支行,难以实现与治理层的分离,与双向独立的注册师审计差异极大,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②内部审计缺乏依据,实在务操纵尚无准则可循。具体表现:  (1)没有内审准则。我国《审计法》对国家审计进行了规范,《注册师法》使民间审计有法可依,而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只有审计署颁发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此规定并未上升到法律高度,导致了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地位上的差异。  (2)内部审计法规没有进行配套建设。《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没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更没有具体可操纵的部分规章,使内部审计职员面对具体时无章可循,无所适从。  (3)内部审计法规没有明确内审职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法律责任是内部审计职员的行为约束,只有明确法律责任,内部审计职员才能自觉遵遵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否则,内部审计职员会玩忽职守乃至徇私舞弊。  ③我国贸易银行的内部审计主要侧重于银行业务的合规性监视审计,尚未实现向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为主的经营型、风险治理型审计转移。  ④我国贸易银行内部审计缺乏审计创新。审计创新不仅包括业务的创新,也包括技术手段的创新。贸易银行主要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内部审计难以在风险治理与控制中发挥其职能作用。  三、我国贸易银行内部审计体制改革的基本操纵思路  (一)建立内部审计组织治理模式  通过对我国现行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的利弊,同时鉴戒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以为,我国国有贸易银行的内部审计应当实施总行垂直领导下的组织治理体制,即总行权力机构(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领导各区域的审计部分,区域审计部分的负责人直接向总行审计部分的负责人报告工作。在这种模式下,上级审计部分可以把握下级没有任何粉饰和改动的审计结果,保障审计信息及时反馈和沟通,确保审计质量。  要实现和发挥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其条件条件是必须完善国有贸易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对国有贸易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和建立制度。彻底打破原有的行政化运作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从而有效解决高级治理职员与银行经营目标偏离的题目,切实降低代理本钱,进步经营效益。其次,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完善公司治理的组织体系。这样,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独立于治理层,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及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质量。再次,根据贸易银行的要求,由审计委员会制定审计章程,明确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同时,赋予审计委员会足够的权威性、独立性,以保障内部审计在贸易银行风险治理与控制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二)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  目前,我国还缺乏完整的内审法律保障,应加快内审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尽快建立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另外,国家审计署要加强与经贸委,证监会的联系,力争在《公司法》、《证券法》中增加内部审计的条款。保证内审的正当身份,使内审工作有法可依,内审职员有章可循。  (三)赋予内部审计新的内涵  随着贸易银行的需要,内部审计的内涵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①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随着贸易银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构建在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的、旨在审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否真实。是否正当的财务审计将不再是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而代之以经营审计、价值为本的审计。这种审计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不断改善内部经营治理,进步效益。  ②内部审计职能由“监视导向型”转向“服务导向型”,必须由传统的监视评价拓展为监视评价与咨询。  ③内部审计工作重心由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向治理审计和风险审计。其工作的核心由合规性审计为主逐步向以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为主的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转移。内部审计是实现贸易银行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它通过对贸易银行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公道性、有效性评价进手,进行制度分析,公道设计控制风险的,尤其对贷款安全率、不良资产率的控制,有效防范贸易银行的系统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治理中的作用,从而公道使用资源,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④内部审计方法由过往的事后审计转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实行全过程审计。贸易银行为了防止决策失误和风险转化,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促进利润最大化,必然不断促使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即由原先的事后审计为主,转向事前控制为主,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发挥资产经营的效益。一个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将有利于银行实现三大目标——业绩目标、信誉目标,合规性目标。  (四)建立贸易银行非现场审计系统  所谓非现场审计是指审计职员通过连续地收集、整理被审计对象业务经营治理的数据和资料,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流程进行分析的远程审计程序。它是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监视方式,与现场审计相比具有全面性、时效性以及审计本钱低、效率高和规范性强等方面的上风。  建立我国贸易银行非现场审计系统,既是贸易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银行化建设和发展的外部使然。一方面,贸易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加之目前各项业务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大量堆积如山的票据、凭证、报表决定了审计职员依靠传统的手工审计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贸易银行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非现场审计提供了可能,因此,各行应加大审计技术的创新,利用目前庞大的银行系统实现非现场审计系统的建立,各总行将审计权限上收至审计委员会,加大总行和一级分行直接审计的力度,由其调集所属机构的有关业务数据并进行监测,确保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实现。  “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这一论点早已为国内外的实践所证实。内部审计作为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金融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上一篇:关于联网审计的几个基本题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