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委员会制度及其鉴戒意义(2)
2016-05-30 01:04
导读:二、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实质及其鉴戒意义 1、审计委员会是在职业组织、立法机构和自身的需要共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从世界各国的审计委员会发展历程来
二、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实质及其鉴戒意义 1、审计委员会是在职业组织、立法机构和自身的需要共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从世界各国的审计委员会发展历程来看,职业自律组织对于企业规范经营、防止舞弊的要求在审计委员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仅就美国审计委员会的发展过程而言,最初提出设立审计委员会建议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此后,它还多次发表建议或公告主张设立审计委员会。还有一些其他组织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国家证券商协会、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 Commission)、美国法律协会(ALI)等也呼吁建立审计委员会,美国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会计公司、一些律师事务所还纷纷制定关于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指南。职业组织的这些建议和指南为推动立法机构对审计委员会制度进行强制要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他们提的也仅仅是建议,真正起到强制作用的是立法机构发布的各种法案,美国1991年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改善法(FDICIA)和新联邦判决指南(New Federal Sentencing Guidelines)对审计委员会的设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自身的需要也十分关键,假如企业自身没有熟悉到审计委员会或者建立这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即使各职业组织呼吁和论证,审计委员会制度也不会真正在企业中建立起来,或者虽依照法律的要求建立了审计委员会,其发挥作用的情况也不会令人满足。因此,可以说,审计委员会是在职业组织、立法机构和企业自身的需要共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2、从审计委员会的过程来看,其职责在不断扩大 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回纳起来包括领导内部审计部分的工作、与外部审计师进行协商、检查财务报告三个方面。审计委员会从产生至今,其职责在不断扩大。审计委员会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保证独立师和内部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主要是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在过往的半个世纪里,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从仅仅关注财务报告的公允性,扩展到关注诸如公司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道德等众多方面。随着全球一体化,公司的自我约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还会进一步扩大。 3、审计委员会制度实质上是内部审计,是一种内部控制,是治理的一部分,因此与我国的监事会制度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从审计委员会的发展及其职责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审计委员会设在董事会下,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代表董事会监视财务报告过程和内部控制,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和公司各项活动的合规性。审计委员会本质上是为实现董事会目标而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经营活动进行的独立性评价。不论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如何变化,都没有脱离它为实现董事会经营目标服务的宗旨,都没有改变它独立的评价活动的实质,其职责的演变过程与内部审计的职责演变是完全相同的,也与内部控制的发展是同步的。因此从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演变过程来看,审计委员会实质上就是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手段,是治理的一部分。 假如将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作一比较,审计委员会的本质会更加明了。 据考证,监事会制度起源于1602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其大股东受股东大会之委托担任董事及监察人。后来各国为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在中鉴戒近代三权分立思想的精华与架构,塑造出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三权分立。在一个公司中,股东大会是由全体股东组成的决定公司一切重大事项的最高权力机构,处于立法地位;董事会经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是公司的治理执行机构,处于行政地位,董事会聘任总经理主持生产经营治理;监事会受股东大会的委托,代表股东对董事会、董事和总经理进行监视,向股东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处于司法地位。公司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个机构的相互配合和牵制,达到健全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监事会与董事会都接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开展工作,监事会与董事会之间是监视与被监视的关系。监事会属于公司治理的范畴。 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在公司中分别属于公司治理和治理领域。治理与治理有关联之处,也有很大区别。治理主要是由经理职员往行使职责,治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激励、控制和协调。公司治理在于公司治理的外部。公司治理结构原是用语,后来经济学家在讨论企业的起源及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时借用了这一术语,借指公司权力机关的设置、运行及权力机关之间的法权关系。治理涉及公司的经理及各部分,治理涉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在公司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二者权责方面的不同。 4、审计委员会在各国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我国实行审计委员会制度十分必要 我国《公司法》规定必须设立监事会,此外,国务院还颁布了暂行条例规范国有重点机构和国有企业的监事会。我国对审计委员会制度尚没有法律方面的要求。 上述世界各国审计委员会的实践和我国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现状告诉我们,在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基本沿用了原国营企业的行政模式,内审部与财务部平级,或者内审置于财务部内,受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在业务上、行政上的领导,内审严重缺乏独立性,限制了其控制和评价作用的发挥。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现状令人忧虑,为招揽客户,谋取利益,很多事务所在竞相压价的同时,还在审计过程中轻信治理职员,降低了服务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一方面领导内部审计开展工作可以进步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进而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工作效果;另一方面,负责与外部审计师进行协调,选择注册会计师并决定其收费,可以避免“独立审计不独立”的现象,还可大大进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另外,审计委员会的建立可以加强董事会对经营治理职员的监视。从这三个方面来说,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是必要的。 5、审计委员会只有具备足够的权威性、客观性、胜任能力,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审计委员会的宗旨是为董事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的,审计委员会只有具备足够的权威性、客观性、胜任能力,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其宗旨。这也是我国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时应留意的。 首先,权威性,主要是指审计委员会在机构设置中的层次。高层次性和权威性是审计委员会有效地进行监视的保证。审计委员会必须设在董事会下,独立于经理层。当然,赋予审计委员会足够的权威性并不是要改变它的本质。那些以为审计委员会应设在监事会下的观点是错误的,由于,审计委员会是服务于董事会的,而监事会的职责是监视董事会的。我们不能盲目追求审计委员会设置地位的权威性,而全然不顾事物的本质和。 其次,客观性,是指审计委员会在履行职责时保持公正的态度。只有客观地进行评价,审计委员会的
工作报告或结论才能令人信服。 最后,胜任能力,是指审计委员会的成员结构和工作能力,包括审计委员会中应含有懂得公司财务的职员,同时应有熟悉公司经营治理和内部控制的职员。所有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均应有良好的交流能力、洞察题目和题目的能力。这是审计委员会圆满完成工作的基本条件。 事实上,权威性、客观性、胜任能力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缺少了任何一方面,其他方面就无从谈起。没有胜任能力的审计委员会一定不会有权威性,没有客观性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