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环境及其优化(2)
2016-11-01 01:00
导读:再看监事会。固然我国《公司法》对监事会的设置及职权的行使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公司的最高决策者和经
再看监事会。固然我国《公司法》对监事会的设置及职权的行使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公司的最高决策者和经营者与公司监事均来自同一出资单位,监事和公司的最高决策者或经营者仍保存着长存的上下级关系,这种关系所具有的隶属性,使一些监事无法或不敢大胆行使监视权。由公司或公司工会提名选举的职工监事,因其与公司要么存有一种内部隶属关系,要么存在一种雇佣关系,因此,在立法对职工监事因行使监视权可能受到的利益侵害未给予任何应有的保障的情况下,职工监视权的行使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当前在我国企业内部各个组织的责任和权限模糊不清,或即使划分清楚而无法行使,致使治理当局权力过大,对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形成一大障碍。
(三)人力资源治理
本文着重从会计职员的治理方面分析。主要题目是会计职员定位模糊。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会计职员一方面受经理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在财务上监视他们。要求会计职员对握有自己“
就业权”的经理所决定的财务收支实施监视,不符合监视与被监视的基本要求,缺乏可行性,从而造成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会计职员在工作中面临着两大困惑,即“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于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计职员只能充当经理的一颗棋子,任意摆布。一些会计职员为了得到经理较高的评价和提升完全依经理的意愿做账,同时,一些经理对主要会计职员的评价和提升也主要看是否“听话”。
三、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
当前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就企业而言,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气力来完成一系列的转变,即从计划模式转为市场模式,而必须依靠外力来加速这一转变过程,终极达到依靠企业自我完善的阶段。因此,笔者以为在当前环境下要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左右开弓,采取强化外部控制机制与企业内部自我完善相结合,以强化外部控制机制为主的来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大学排名 (一)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1.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包含员工的诚信程度和职业道德水平。而诚信程度与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透过企业文化,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的治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企业高层治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积极态度,表现在治理层对干预和超越内部控制的态度,对违反内部控制程序的处理意见等。假如高层治理者确信内部控制是重要的,那么企业员工就会熟悉到这一点,并遵守它。反之,若员工以为高层治理层不重视内部控制,那么他们就不会遵守。
2.确立董事会的核心地位
从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股东大会、总经理之间的权职划分看,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应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由于对于董事会来说,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为了保证公司有效运行,完成公司目标;保证、公司政策及董事会决议得以实施;解决信息不对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所以董事会责无旁贷。
3.建立切实可行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是包括高层治理职员在内的全体员工,激励和约束的对象也是企业的员工,员工道德水准和价值观被以为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从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和制定具有可操纵性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就有助于解决比如会计职员两难处境等一些,从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二)强化外部控制机制,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1.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转变治理思想和经营方式
进一步把企业推进市场,完全依市场运作对企业进行优越劣汰,以促使企业高层治理职员转变过期的治理思想和经营方式,使企业完全从政企不分、党企不分的模式中走出来。,应采取以下措施:(l)逐步培养经理人市场,发挥经理人市场竞争的激励与制约作用。经理应该严格遵守董事会的决议,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基本准则。经理不得担任与本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其他公司的董事。监事,不得领取除董事会规定的薪酬以外的其他报酬,不得奢侈浪费。经理的报酬要反映经理人的市场价格,要与绩效挂钩。采取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要建立公正、公然、透明的程序和标准,并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同时,股票期权计划的履行要建立在严格的制度监视之下。(2)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发挥股东“用脚投票”机制的作用。要发展公司间的并购,出台有关法规,鼓励涉及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促使股东“用脚投票”机制得以充分发挥。若公司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或被发现财务信息表露虚假,则可能陷进被收购的境地。这将对企业高层治理职员形成一种压力,促使其转变治理思想和经营方式,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治理,进步企业经营效率与效益,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完成受托经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