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首先应强化内部审计工作(2)
2016-11-07 01:05
导读:随着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治理的逐步进步,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
随着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治理的逐步进步,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视向内部和评价转变。
再次,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视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视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用度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治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职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职员加进内部审计部分,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部职员的业务
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进步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内审,能有效防止内控失效
(一) 一般企业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
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摊本钱、隐瞒或虚报收进和利润的现象时常发生,既使是已在沪深上市的众多公司中,上述现象也屡见不鲜,其它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更加堪忧。
大学排名
2、用度支出失控,潜伏亏损增加。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治理中往往就存在着较大的治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视机制,造成了严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帐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治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公道、不健全,有的固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制度形同虚设。如现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帐损失或商品削价损失动则就是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一次就报损几亿元,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上已是这样触目惊心,其它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企业主管领导、业务经办职员、财务职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挪用、盗窃资金。如幸福实业的前任董事长与企业分管财务与证券业务的领导相互勾结,大肆侵吞企业资金、大量行贿的案件,就表明企业的内控制度在他们的眼里已是废纸一张,哪里还有什么约束力可言。
(二) 为遏制内控失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
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时,就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
1、根据各部分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即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一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好采用双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分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分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题目,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内审部分结合财务部分、企业治理部分等职能部分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题目,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果断给予行政处分和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终极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