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审计公告的信息质量特征(2)
2016-11-09 01:11
导读:(三)明晰性 审计公告的对象包括社会各个层次、广大人民群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非审计专业人士,有可能对审计工作不了解或不太了解。这就需要
(三)明晰性
审计公告的对象包括社会各个层次、广大人民群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非审计专业人士,有可能对审计工作不了解或不太了解。这就需要审计部分在撰写拟将通报、公布的审计结果时, 要求审计公告要清楚、简明和通俗易懂,即明晰性。一要选定适当的公告格式,针对不同用途的审计公告采用不同的格式,如章节式、书信式、函件式和证词式等类型。章节式公告适用于涉及普通公众利益、题材广泛的信息,一般可按审计报告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题目、审计评价、审计处理意见、审计建议”等五部分的基本模式对外公然;书信式公告比章节式短,适用于涉及普通公众利益、题材相对狭窄的信息;函件式适用于某个狭窄题材或简单题目的简短公告,读者与被审计事项相关;证词式公告则是用来在听证会上支持口头陈述或提交给听证会的书面记录。二要依法定程序报经国家审计领导机构批准。审计公告内容不仅要反映和揭露题目,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不仅要有数据,还要有,为了明确说明题目,数据比较还可以用图表来表示。
(四)谨慎与保密性
我国《审计法》第36 条第2 款规定:“审计机关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守旧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贸易秘密,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第5条也规定:“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必须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涉及重大事项的,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该准则第9 条还规定:“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守旧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贸易秘密,并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所有这些规定,都充分体现了政府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应带着非常谨慎的态度,认真做好周密的保密工作,控制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形成的有关材料,应按有关规定整理回档。假如未按照有关规定擅自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应当依法追究有关职员的责任。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审计公告和会计报告信息质量的异同点
与审计公告相比,会计报告由会计职员编制并提供,是一家企业全体会计职员共同劳动的结果;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是财政部颁布的、全国同一执行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应的报告准则;会计报告的内容是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信息,不仅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还包括各种附表和附注,具体说明企业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程序和及其变更情况、非常事项、期后事项、或有事项、约定义务、基本报表中某些重要项目的细节等,以便报表的使用者深进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会计报告的对象是报告使用者也即利益相关人,如股东、债权人、监管部分、企业职工等。会计报告有约定的形式,例如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必须依据特定的格式编报,表露渠道也有限定,如三大报,特定网站等。与审计公告相比,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有相关性和及时性、客观真实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和重要性等。
(一)审计公告和报告信息质量之共同点
审计公告和会计报告信息表露的质量要求都包含了客观性和及时性。 对审计公告而言,审计公告的依据是《审计法》和《行政处罚法》。《审计法》第四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分通报或者向公布审计结果。”《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予以公布……。” 等等规定,都决定了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以真实性为基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公告的必须与相关的法律内容协调同一,所公告的内容本身必须遵循法律,且具备法律效力。对会计报告而言,我国《会计法》第三、四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会计信息造假职员和行为,果断予以处罚和打击。这些都决定了审计公告和会计报告具有真实和可靠的共同特征。 从信息表露的时间来看,会计信息的表露讲究时效性,要求决策相关的信息必须及时提供,在信息在对用户失效前就提供给用户。有用的信息假如不能及时向用户提供,时效过后也就成为无用的信息了。审计公告的表露有时也讲求时效性,例如在审计实务中,对于拿得准又能够明确说明的,不一定非要等到整个审计项目结束,可以考虑随时公告,以便更好的发挥审计公告的社会监视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审计公告和会计报告都具有及时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