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财务预算治理审计思路的创新(3)
2016-12-17 01:13
导读:四、公司预算治理审计的主要 预算治理审计是一个发现题目、解决题目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要在团体公司整个预算治理的全过程发挥内部审计的应有作用
四、公司预算治理审计的主要 预算治理审计是一个发现题目、解决题目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要在团体公司整个预算治理的全过程发挥内部审计的应有作用,就要在预算治理的事前、事后和事中全过程和各重要预算控制点参与。审计目标是促进财务预算的公道、正确,规范,并有效控制财务收支,保证团体公司财务预算的贯彻执行,保障团体公司经营方针的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从内容上看,财务预算治理审计主要包括对财务预算治理原则、控制机制、组织体系、财务预算编制、审查、审批、执行、调整、分析和考核的过程审计和执行结果审计。 1. 财务预算治理原则审计:审核财务预算的决策、编制、执行、考核等治理方面是否遵循遵纪遵法、集中同一、讲求效益、综合平衡、制约监视原则。 2. 财务预算控制机制审计:审查财务预算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团体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应全部纳进预算治理,预算治理程序应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审查各回口治理部分、直属单位预算治理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和预算控制措施的可行性。 3. 财务预算治理组织体系审计:审查预算治理决策机构的组织健全性;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决策的正确、合规性。审查作为预算治理协调机构的预算治理委员会的组织健全性;职责和权限的明确性;治理
规章制度的健全性。审查预算治理各回口治理部分和直属单位职责分工的明确性、协作配合的密切性和内部控制的制衡性。 4. 预算编制审计。预算目标制订的高低是全面预算治理中的核心和焦点题目,过高或过低都会削弱预算的控制治理作用。要看预算的基调与调整幅度的确立是否公道、预算目标与总目标是否吻合、各级各层次核算关系是否严谨配套、预算出发点的确立是否恰当、预算治理业绩考评的计量标准是否科学、猜测和化解审计风险的措施是是否到位,尤其是赢利指标的确定等。 5. 预算执行审计。就是以促进治理、防范风险、进步效益规范治理为目标,揭露治理中存在的题目,从政策制度和监管上分析原因,揭露隐患,检查企业信息特别是损益的真实性,严厉查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揭露重大经营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关注预算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题目,检查分析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着力于规范化建设,加强前瞻性,检查有无有悖于预算严厉性的题目。并坚持收支并重的原则,通过审计,促进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支出标准,规范资金的分配、治理和使用。 6. 预算调整审计。主要审计预算调整的程序的正当性,预算治理随着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调整幅度的制定是否恰当,预算控制的是否适度,发现题目能否及时,处理好灵活性与权威性的关系。由于企业环境、市场与政策层面的变化,外部环境变化了部分指标也要变化,如与职能部分的工作产生差异,出现不协调,或执行中发现设计不公道的内容,或企业重要工作与预算治理目标不一致等情况,建立指标追加听证制度。 7. 审计对比分析。主要是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将预算与执行事实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差异,可以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法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经济活动分析, 从而提出使效果最佳的各种改进意见,如可用本量力分析法,通过业务量(销售量、营业额)、本钱与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评价盈利状况与经营业绩以及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以正确把握盈亏界限,控制本钱,猜测目标利润,确定产销规模,促进预算的科学公道等。 8. 治理机制审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进地审查:第一、预算编制的原则、及编制和审批的程序是否符合和政策规定,预算编制的严厉性、公然性怎样;第二、收支是否按规定纳进预算治理,是否坚持稳健经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激励创新原则;第三、预算调整有无确需调整的原因及明确的调整项目、数额、措施和有关说明,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是否按程序执行;第四、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