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财务预算治理审计思路的创新(4)
2016-12-17 01:13
导读:五、企业预算治理审计应把握的原则 预算治理是一套系统、精细的治理机制,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综合性治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和约束力。
五、企业预算治理审计应把握的原则 预算治理是一套系统、精细的治理机制,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综合性治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和约束力。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职员,要树立现代内部审计具有治理职能的意识,要深进到经营中往,发挥内部审计的上风,牢牢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积极行使审计职权: 1. 全面性。企业预算治理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审计部分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完善预算标准和进步基础治理水平,力求做到全面、系统、科学、先进,同时体现可控制、可考核,实现审计工作高效率和低本钱的要求。在推行过程中应分步骤实施,注重实际,不能急于责备与求成。 2. 先进性。实施预算治理审计,必须有信息化治理系统支撑。审计部分应依托平台,积极开发全面预算治理的软件,不断完善审计业务、财务信息系统,完善全方位的监控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控制、分析、调整、考核、评价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3. 促进性。推行预算治理必须与审计部分治理理念的创新相结合。预算治理是一个动态的治理活动,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治理紧密结合,通过推行预算治理,可以暴露出审计部分在审计治理和工作协调过程中存在的题目,从而推动审计治理理念和组织机构的创新工作,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4. 合作性。企业预算治理审计需要从全面系统的观点进一步调整企业团体内部财务和审计业务治理程序,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支持。在实施全面预算治理过程中,注重效率,讲求实效。综合考虑各部分实际需要,编制兼顾全局和部分的综合预算。各责任中心要严格按照预算规定开支,预算的实施要层层分解,分级负责,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可以看出,预算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尽管内审是一种再控制、再治理活动,但考虑到内审的独立性,内审不能够进行直接的治理活动,包括预算的编制、调整和执行等。但内审又要在预算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找准企业预算治理审计的切进点,以达到财务预算治理审计的目的。
: [1]
会计学会。治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科沃杰瑞克。现代经营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1987. [3]蒋燕辉。现代内部审计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2000,(9)。 [5]
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组。中国企业预算治理现状的判定及其评价[J],会计研究,2001,(4)。 [6]阎金锷,陈关亭。内部控制评价应用[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于新和。浅议高校财务预算治理的途径[J].陕西财经,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