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比较研究(4)
2017-02-13 01:07
导读:另外,当内部审计师缺乏履行全部或部分业务的知识、技能或不具备胜任能力时,考虑到内部审计师应该具有应有的职业审慎性,因此可以聘用外部服务提
另外,当内部审计师缺乏履行全部或部分业务的知识、技能或不具备胜任能力时,考虑到内部审计师应该具有应有的职业审慎性,因此可以聘用外部服务提供者。
很明显,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表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十分重视内部审计师的能力,这是内部审计师实现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经营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而言,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的熟练性和应有的职业审慎的更为具体、细致。
4、质量保证和改进方案。
我国的基本准则中对于如何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提到: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内部审计职员的工作进行监视、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此外,《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中较具体地谈到了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如何对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职员进行监视和指导。督导职员实施督导的包括:①应确保审计职员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并且有完成审计项目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②应确保审计职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需要特别关注的重大经营,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③应确认审计职员按批准后的审计方案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针对新发现的重要题目修订审计方案;④应复核审计职员所编制工作底稿的质量;⑤应确认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及可靠性;⑥应确认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审计建议的可行性:⑦对被审单位提出的异议,应进行核实复查,并及时给予答复;⑧应确认审计目标实现的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尚未解决的重要题目;⑨应确认审计职员是否遵循审计准则的情况。《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也有所规范。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规定:总审计师应该制订和保持一种涉及内部审计活动方方面面的质量保证和改进方案,并连续监控其效果。这项方案旨在帮助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并保证内部审计活动遵照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执行。这一过程要求:①对内部审计活动进行定期的自我评估,审查其业绩;定期由组织外部的独立审计师进行评估,至少每5年一次;②总审计师应将外部评估的结果报告给董事会;③当内部审计师的活动符合准则规定时,应对他们业务活动遵守了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加以鼓励;④当内部审计活动未遵守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且这种不遵守到内部审计业务的总体范围或经营时,应该向高级治理者和董事会进行表露。
比较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关于如何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加强监视指导的规定,可以发现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外部评价。
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所说的外部评价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从以下途径选择外部评价机构和职员:(一)组织内部其他机构和职员;(二)师事务所;(三)治理咨询公司;(四)内部审计协会;(五)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所说的外部评价是指:来自机构外部的内部审计师、IIA质量保证检查员、考官、咨询专家、外部审计师及其他职业服务提供者,并且明确至少每五年一次,这就对质量评价的客观、真实性起到了更有力的保障。
5、内部审计在风险治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作用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具体的描述了内部审计在风险治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作用。其际内部审计准则2110风险治理-指出内部审计活动应帮助组织确认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帮助改进风险治理与控制系统。国际内部审计准则2110.A1-内部审计活动应监视和评价组织风险治理系统的有效性。国际内部审计准则2110.A2-内部审计活动应评价与组织的治理、经营、信息系统有关的风险因素,即: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资产的安全防护;法律、法规及合同的遵守情况。国际内部审计准则2110.C1-在咨询业务期间,内部审计师重点关注的风险应与业务的目标一致,并且应警惕其他重大风险的存在。国际内部审计准则2110.C2-内部审计师应结合从咨询业务中了解到的风险情况,来确认和评价组织的重大风险暴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