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审计题目思考(2)
2017-05-31 01:02
导读: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文化审计 西方学者打过一个比喻:“治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治理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文化审计
西方学者打过一个比喻:“治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治理组织、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有形治理;隐在水中的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无形治理。”这个比喻形象、深刻。企业文化在整个治理系统中不仅占的比重大,而且处于“根基”地位,它决定着有形治理的效率。假如说传统治理理论更多地着眼于占1/3比重的有形治理的话,企业文化理论则着眼于占2/3比重的无形治理。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对此,
清华大学教授魏杰以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竞争力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根植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之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笔者以为,企业文化应该成为核心竞争力审计的重要内容。审计职员应该运用专业的治理审计知识,帮助企业识别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经验和经营理念,不断地以书面的形式,以制度的方式,将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因素具体地体现出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二)特色治理平台审计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唯一无二的能力,假如某项专长已普及或者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就不能称其为核心竞争力。治理平台是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架构,它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公道和治理的优化。企业应在其治理的过程中不断构建有特色的治理系统平台,使企业内部的治理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减少治理层次,消除信息阻隔,以加快对于市场的快速反应,进步组织运作效率。例如,春兰团体能够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综合家电企业,正是得益于它的治理。随着春兰的发展,他们意识到原来的治理模式已经显得有些落后,有必要建立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需求的全新治理模式。正是本着这种需求,春兰在原有的治理模式上扬弃、创新,逐渐创立了矩阵治理模式、六西格玛模式,基于核心技术的多元化治理模式,使企业组织结构公道、治理优化,形成了“春兰”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增值型的内部审计部分应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全面权衡,综合考虑企业的治理平台,通过企业战略治理、核心制造治理、核心技术治理、组织界面治理、核心营销治理、财务治理等子系统的考核指标审查,分析本企业治理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题目,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以此不断培育和构建具有特色的企业治理平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人力资源审计
人力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内核,不仅能使人才发挥聪明的才智,而且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增强的凝聚力,使人才成为企业长期的源动力。在知识和全球一体化确当今,作为高公司,就必须把企业建成高科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将无疑是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的最好办法。每个企业的发展,都要求高效和强有力的协力,高效要求的机制、灵活而有效,协力要求整合而有规则,灵活、协调而有序,规则和控制又不能是制约效率的教条,在科学有效的规则下,在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凝聚中,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人力资源审计是按照特定的标准,采用综合性的法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全而检查、分析和评估,发现存在的以及题目产生的机理,从而为组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科学的支撑。通过人力资源审计有利于确定人力资源的数目与质量是否符合公司发展的目标;明确人力资源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发现存在的人力资源题目,终极解决题目,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
(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审计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是终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该产品和服务背后隐含的科技的竞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线,在、信息等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很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仍然把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一个企业短期内可以通过引进甚至是购并等方式获得技术,但长期和过分地依靠创新成果很可能导致内部创新能力的下降,从而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名牌企业都很重视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他们以为只有抢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制高点,才能取得竞争上风。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而且都有自己的领先技术和拳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