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审计准则有效性亟待进步(2)
2017-06-16 01:11
导读:2)职业道德 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没有独立性,注册会计师也就失往了立身之本。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欠缺、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真正分离
2)职业道德
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没有独立性,注册会计师也就失往了立身之本。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欠缺、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真正分离、出资者缺位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固然要经过股东大会的批准,但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聘任注册会计师的权力实际还是把握在治理层手中,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很难做到实质的独立。
遵守行业内公约的情况
注册会计师行业公约包括:不得以不正当行为与同行争揽业务、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帮助其取得委托业务的其他单位或个人支付佣金或回扣等、不得以降低收费的方式招揽业务,不得答应其他单位和个人借用本人或本所的名义承接、执行业务,等等。实际执行过程中,以上公约很少被遵守。从而呈现出无序竞争严重、竞相压价的状态。
道德水平
在国内,相当部分人以为注册会计师应“在人格方面代表但不超越社会一般水平”。在这种熟悉的影响下,很难切实做到“坚持准则”。
3)后续
在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题目就是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后续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熟悉不足;在后续教育方面存在的另外一个严重的题目在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培训主管机构很难切实把握住注册会计师的真实状况和需求。
3、独立审计的方法
目前在中国,所施行的审计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帐项基础审计方法
帐项基础审计,是指审计职员主要根据对帐项、交易的实质性检查取得证据,形成审计意见。该方法的特点是不对内部控制的存在及有效性进行了解和测试,直接针对会算帐簿、凭证和有关资料进行实质性检查,故又称为“查帐”。该方法的优点是对缺乏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极度混乱的可以高效率地开展工作,验证有关凭证的真实性和正当性。缺点是无法验证帐项、交易的完整性,得出的审计意见很难真实。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尽管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良好的条件下的,也规定审计时采用制度基础审计,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中大部分的注册会计师都在使用帐项基础审计方法。因此,审计结论普遍存在重大隐患。
2)制度基础审计方法
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是指审计职员根据对客户内部控制的研究、评价,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特点是首先评估企业整体的固有风险,然后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如拟信赖控制风险就进行符合性测试,并综合评估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据以确定检查风险的水平,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以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实施条件有3个:治理层诚信无欺诈、内部控制完善和抽样总体分布在分层的条件下符合正态分布。假如不具备这3个条件则不能实施制度基础审计方法,而应代之以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具体了解和评价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据以调整工作重点,进步工作效率。缺点是有时进行符合性测试并不能减轻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并不能有效进步。
国内某些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少数治理规范的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在采用此种审计方法。
3)风险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方法是指全面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评价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风险、过程风险和信息及信息处理风险,确定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能否有效将这些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如这些风险超出可接受水平,采取风险控制建议和措施控制此类风险。风险基础审计的优点是主动发现和控制企业的各项风险,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另外风险基础审计的一个优点是可以该审计方法和审计成果应用于对企业的咨询业务中。风险基础审计的缺点是对审计职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风险的分析和评判需要有较高的判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