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年终决算审计有效性的思考(3)
2017-06-27 01:02
导读:2.实行信息报告和预警制度,健全和完善审计的参与参与功能。在信息报告方面:一是与会计财务工作有关的文件、制度、计划和工作动态均要报审计部分
2.实行信息报告和预警制度,健全和完善审计的参与参与功能。在信息报告方面:一是与会计财务工作有关的文件、制度、计划和工作动态均要报审计部分备案。二是要求被审计单位针对自身情况充分提供有关会计财务决算风险及题目,使审计职员更好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帮助审计者进行判定。三是要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开好普通职工座谈会,二级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广泛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辅助审计。四是根据需要设置举报箱,多形式多渠道地收集与审计内容有关的材料。在预警方面:对踩着“红线”走,打“擦边球”的现象,要及时予以警示,同时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具体可采取突击审计和预防审计,即在通知的同时进驻审计现场,避免给被审计单位弄虚作假以可乘之机,同时要重视对决算预备工作的审计,认真检查清理资金,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核实损益和年度试算平衡情况,提前参与年终决算工作。
3.实行横向扩充和纵向深进,健全和完善审计的全方位监视。在宽度方面: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日常业务监视制度。健全日常监视治理档案,为年终决算审计提供依据,有必要将复核、事后监视、主管坐班、分管行长检查、上级行专业考核工作按内审的标准进行同一和规范,逐步形成决算审计的日常监视网络,把审计监视扩展到事前和事中监视,全方位地保障、增强审计的预防和控制功能。二是要完善后续审计制度。把后续审计列为审计过程的必经环节,确保审计工作的严厉性和整改的有效落实。在深度方面:主要是拓深审计的内涵,逐步实现由合规性、技术性审计向政策性、效益性审计的转变,实现监视型向监视服务型审计的转变,实行标本兼治,扩大审计工作对效益和治理的影响和渗透。作为内审部分要积极参与本单位的治理,主动地对策,提供解决方案,为被审计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理建议,促进被审单位经营治理水平的进步,通过审计活动,提升内审部分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审计在治理中的作用。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4.实行人机组合和目标治理,健全和完善审计的质量保证体系。一是要运用机进行辅助审计。为缓解审计气力不足与繁重的审计任务的矛盾,使审计职员从繁重的技术性审计中解脱出来,进步审计工作效率,必须健全计算机网络,将审计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纵进行快速科学的分析、回纳和判定,给审计职员在审深、审透、审实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要实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明确审计职员的职责权限,根据审计风险、审计内容等量化审计责任和考核标准,审计职员要明确分工,分清责任,推行目标治理。三是要公道确定审计职员的年终奖励,奖额可控制在其工资额的5%,对未发生审计事故的发放年终奖,对内审职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审计不力的,该发现未发现或者隐瞒不报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审计职员的责任,相关责任人不仅不能享受奖额,还要对其按年终奖额进行经济处罚,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以增强风险审计和责任审计意识,进步决算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