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探讨(7)
2017-07-25 01:11
导读:四、当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和对策 (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难点 1、创新不足。近年来,石化各级审计机构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
四、当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和对策
(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难点
1、创新不足。近年来,石化各级审计机构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对于如何有效的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局限于单个项目的审计,综合性的效益审计项目难以取得较大成效。
2、效益审计范围相对狭窄。的经济效益审计仍然是以财务收支审计内容为主,与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还有间隔。对到底开展什么项目的效益审计,效益审计范围延伸到什么程度,仍然存在疑问。存在这个题目的原因除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局限性,还有审计职员思维方式和技术知识水平的限制。
3、审计队伍专业结构难以适应经济效益审计的深进进行。目前审计职员大都是财务专业,对石油化工行业高度化的生产过程,复杂的工艺流程缺乏了解,尤其是对于生产技术指标相关的统计资料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原材料价格、生产消耗指标等可以横向对比的资料很难通过有效途径获得,造成经济效益审计难以深进。
4、计算机知识和信息系统运用不熟练,影响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有效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在国外已经普遍开展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而目前审计职员往往只熟悉办公软件的应用,对于计算机的核心系统不了解,难以发现利用计算机舞弊的现象。尤其是中石化erp系统全面实施后,企业的业务处理模式、治理模式和内部控制模式均发生了根本变化。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对应关系逐渐变得模糊,原先从财务数据进手的审计方法难以发挥作用,审计职员面临更大的挑战。
5、审计效果难以实现。尽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经营治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但从实际整改情况看,并没有改变发生题目的根本原因,同样的题目屡查屡犯,审计效果利用程度不高。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几点对策
1、转变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审计职员特别是审计负责人要转换观念,深进熟悉经济效益审计的角色,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定位于企业经营运行的“医生”,查找、分析题目,提出对策、建议,促进企业正常良好的经营运行和经济效益的进步;另一方面,在深进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加大在审计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避免为研究而研究的理论研讨模式,工作中可以邀请大专院校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尽量达到务实、高效。要有意识的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不断整理,探索和寻求经济效益审计的新经验和新方法,通过从审计实践中提炼理论,再利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比如在尚未开展过的审计领域(如车间生产领域等)进行试验,经过总结进步,力争在审计理论上有所创新,能够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完善审计治理体制,拓宽审计领域。近年来,中国石化经营治理体制发生了较大变革,供给、销售、投资、资金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审计治理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改革的要求,所以审计治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让审计职员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石化审计体制改革方案即将出台。改革后的审计体系如何定位,各级审计部分的职责如何明确划分,是影响审计工作特别是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关键。我们以为,审计体制改革后,总部审计机关的职责应该主要是总体规划、指导和治理,各分局重点对所分管单位的供给、销售、投资等方面进行审计评价,各单位审计部分重点在内控、治理和生产领域的投进产出效益等方面进行审计评价。科学完善的审计治理体制和明确的职责分工不但能进步审计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拓宽审计领域。
3、调整审计职员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加强职业资格,加大
培训力度,促使审计职员精通把握审计、财会、企业治理、工程、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考察、聘请生产厂职员讲解等方式充分了解生产工艺流程;适当邀请相关部分专业职员直接参与审计过程。同时,通过加强对企业审计职员的考核,增强竞争意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使其适应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