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动机的实证研究(2)
2017-08-02 01:19
导读:审计委员会设置与上期财务绩效有关,上期财务质量差的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可能性大;审计委员会设置与公司上期资产负债率有关,上期资产负债
审计委员会设置与上期财务绩效有关,上期财务质量差的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可能性大;审计委员会设置与公司上期资产负债率有关,上期资产负债率高的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可能性大。
假设2:审计委员会设置与外部制度约束
相对于英美等国,我国上市公司成立的时间很短,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政府以及监管部门不断出台一些制度或准则。上市公司为了履行监管部门以及政府的相关规定,要建立董事会次级委员会。对于拟上市的公司来讲,必须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方可上市。由于外部制度有多种因素,我们难以直接测定外部制度环境对审计委员会设置的影响,这里我们采用上市时间测定两者间的关系。则有:
上市时间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有关,新上市的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的程度高于上市时间较长的公司。
假设3:审计委员会设置与股权结构
大股东基于对其利益的关注,认为如果一种制度的设计对其利益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也会采用支持的态度。在中国目前上市公司的外部监控机制较差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内部的审计委员会被认为是发挥监控职能的关键机构。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设置审计委员会。同时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逐步形成,投资者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治理的质量尤其是董事会治理的质量,而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被认为是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重要标志,因此,为了向流通股的股东以及潜在投资者显示其良好的信用形象,上市公司也会积极地设置审计委员会。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有以下的假设:
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有设置审计委员会的积极性;流通股比率越高越有可能设置审计委员会。
大学排名
假设4:审计委员会设置与董事会特征
董事会的特征主要有:董事会规模、董事持股以及独立董事比例等。规模较大的董事会,设置次级委员会有利于其提高治理效率,而审计委员会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次级委员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作用
的发挥是通过次级委员会实现的,审计委员会能够帮助独立董事直接接近外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系统,以减少其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独立董事只有通过审计委员会才能与其他董事进行充分的交流,以提高其参与治理的效率;董事们基于对个人利益的关注,通常希望上市公司具有完善的监控机制。因此,持有公司股份比例较高的董事以及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有更大的积极性设置审计委员会。根据上述分析我们有以下的假设:
董事会规模大的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可能性大;独立董事比例高的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可能性大;董事持股比率较高以及持股董事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有更大的动机设置审计委员会。
三、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动机的实证分析
我们根据对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调查,选取632家上市公司作为有效样本。各项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的结果见表1。
对于假设1,表2数据显示,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水平高于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并且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与我们的假设正好相反。这说明财务风险低的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而财务风险高的上市公司并不重视董事会治理结构的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动机并不是基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形象,降低投资风险的需要。我们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审计委员会设置的相关分析也显示,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6,显著性水平为10%。进一步表明财务风险低的上市公司较为重视治理结构的完善,而财务风险较大的上市公司则忽略审计委员会的建设。对于那些财务风险较高的上市公司,由于其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视程度较低,因而意味着更大的经营风险。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投资者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