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内部控制审核风险成因分析(2)
2017-08-06 05:21
导读:4.职业道德风险。就目前的创业板市场相关规则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与其中介机构(包括保荐人和注册会计师等)很轻易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进行合谋
4.职业道德风险。就目前的创业板市场相关规则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与其中介机构(包括保荐人和注册会计师等)很轻易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进行合谋来欺骗投资者。这些共同利益可以表现在创业板公司为了上市融资甚至是为了圈钱,保荐人为了获取相应的承诺费,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审计用度等,只要使申请上市的公司符合上市条件(当然包括对内部控制的审核评价),他们的共同利益就很轻易得到满足。这样以提示风险为目的的内部控制审核也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比不进行审核时更让投资者难以接受。
三、来自其他方面的风险因素
1.公众的期看偏差。由于创业板市场是一个新兴事物,到此市场投资的投资者经验都不会太丰富,尤其是面临如此高的投资风险,他们会更多依靠注册师的鉴证报告。另一方面他们不理解内部控制审核的目的及审核报告的用途,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审核并发表的审核报告是对治理当局就其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公道性及有效性所做的认定进行鉴证以满足利害关系人对治理信息的需求。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同审计报告也不存在着必然的对应关系,审计报告所揭示的信息正当、公允和一贯并不意味着内部控制一定是完整、公道及有效的;而内部控制在完整性、公道性上存在重大缺陷,也并不即是会计报表不可信。
2.审计市场不规范。固然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新开辟的创业板市场会有多大的内部控制审核业务需求,但就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状况来看,仍会存在“僧多粥少”、多家抢夺同一客户的情况。由于卖方市场的存在,注册会计师处于弱势地位,为了争夺市场,有时不得不降低对客户提供规范的内控制度文件资料的要求,甚至会以放弃审计独立性为代价,来满足客户的不正当要求。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3.创业板制度的缺陷。已出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有关规则中规定,创业板公司的发起人至少持股35%。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是持股多数人为公司治理职员,这种格式会使现在主板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更加严重,即使对公司治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独立董事制度、保荐人制度等),也会由于所有权关系而流于形式。由于审计机构的聘请、审计用度等事项由公司治理层来决定,注册会计师处于被动地位,难免会迎合治理当局需要或屈从于治理当局的压力,出具不实的审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