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审计探讨(4)
2017-08-08 01:00
导读:八、报告 环境审计报告是对环境报告或环境状态的证实,特别是环境危害产生损失或治理业绩的数据,以及有关会计信息的真实、合规和体现效益所作的
八、报告 环境审计报告是对环境报告或环境状态的证实,特别是环境危害产生损失或治理业绩的数据,以及有关会计信息的真实、合规和体现效益所作的鉴证。 环境审计报告一般有项目报告和期间(如年度或几年)报告。政府审计的主要报告提交政府和议会;内部审计的报告提交本单位的治理当局和地区环保部分;民间审计是接受委托所作的项目报告,提交委托审计的治理当局并可向社会公布。 环境审计报告一般包括如下要点:
(一)环境状态: 1 本区域或组织的环境状况,存在的风险及其对内部和外部的影响; 2 遵守环保法规和达到环保标准的状况; 3 已揭露和潜伏的环境危害主要事项、成因与治理措施,取得的成果和未解决的题目; 4 环境报告或有关环境资源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二)会计信息: 1 遵守和采用的信息表露与资金运用的财务会计政策; 2 环保资金来源的保障程度,包括资金渠道、数目筹集和到位时效; 3 资金使用的合规性; 4 有关环保的资产、负债、用度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5 环保或有负债的评估; 6 会计报告中有关会计信息表露的真实与合规。
(三)治理绩效: 1 环保治理达到预期目标和法定标准的成果,对内体现的微观效益与对外提供的社会效益; 2 环境治理本钱和效益的评价; 3 绿色产品(或区域)对内与对外产生的效益; 4 对原有环境治理绩效数据的评价。 (四)建议事项: 1 待治理或潜伏的环境风险,需要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 2 环境治理系统和有关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或失控所在,应予健全或加强的意见。
九、启示 环境审计是近三十年新发展的审计领域,通过审计实践和探索,积累初步经验并体现了良好效果。我国社会正加快发展步伐,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必须同步迈进,环境审计面临的任务将日益繁重和艰巨。通过近期对此新审计领域的研讨和探索,从中获得以下启示: (一)环境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环保治理与开展环境审计成为迫切的任务;而要达到良好的环保目标,首先必须树立和强化全民的环保意识,大力进行宣传。 (二)环境审计范围广,题目多,需要重点深进,才能有效开展。从审计的权限与气力着眼,宏观领域的审计事项有赖于政府审计,微观领域的审计项目则有待开展内部审计。 (三)组织企业参加ISO14000环境保护认证体系是实现企业环境保护自我约束、绿色产品开拓营销市场的双赢措施,同时有效推进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 (四)环境审计不仅要有财务、会计、审计技能,更需拥有环保技术知识。注册环境审计师的道德准则和实务准则(国际注册环境审计师委员会1999年12月发布)提出了若干新的要求。应当
培训若干具有此项新技能的审计职员,承担环境审计的新任务。 (五)我国开展环保的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开展环境审计的时间更短,有必要鉴戒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成功经验,把他人的经验和我国实际相结合必能使我国的环境审计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六)理论源于实践,为了能够尽快形成具有特色的环境审计理论和方法,建议由中国审计学会组织学者、专家和审计工作者,深进进行两项环境审计试点,一是选一地区,从宏观的社会效益出发;二是选一企业,以治理环境生产绿色产品为落足点;安排项目、制定计划、实施审计。通过实践探索,创新环境审计的理论和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