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计初探(2)
2017-08-11 01:42
导读:2.执行穿行测试,即抽取若干笔具有代表性的信贷交易,对其各控制点进行测试,审查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是否取得预期效果,是否实际发挥作用
2.执行穿行测试,即抽取若干笔具有代表性的信贷交易,对其各控制点进行测试,审查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是否取得预期效果,是否实际发挥作用。测试的重点内容包括抽查计息清单,抽查贷款档案中有关贷款客户资料、贷前
调查报告、贷款审批文件、担保抵押文件等资料是否与信贷系统记录情况保持一致;获取关于贷款五级分类的方法,检查实际贷款五级分类是否按规定方法进行;检查计息清单中计息范围和利率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正确。
在内控测试的过程中,通常将贷款审批程序的评审作为测试的重点领域,其主要内容有:
(1)贷款的审批是否按照审批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超过额度的审批权限未明确、化整为零或未经信贷调查即进行审批的情况。
(2)是否有效执行审贷分离原则。审查商业银行是否设置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这三个不同的岗位,是否保证岗位之间的独立性、是否相互制约。
(3)是否要求和保证信贷人员进行充分的贷前调查。
(4)贷款发放是否符合信贷政策。是否充分分析企业的资信状况,防止恶意骗取商业银行资金的重大事件的发生,保全商业银行资产。
执行内控测试后,依据测试结果确定审计实质性测试重点。对内控制度评审结果是健全有效的环节,可降低抽查比例,反之则重点抽查。
(三)分析性测试
贷款质量审计以贷款数量为基础,对贷款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熟悉贷款总体状况和结构,发现贷款内在风险,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同业比较和贷款投向结构分析,从贷款各要素及结构中发现投向规律,比较各分类之间合理性,以此作为审计重点,获取证据。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分析性测试方法。
(1)比较分析:
一是同期比较分析。审查贷款质量、贷款行业投向变化趋势,若变化趋势与同期当地经济变化大体一致,则属正常;反之,要做进一步分析。二是同业比较分析。对同一组经营规模类似、性质相同的商业银行贷款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比较经营业绩差距是否过大,若差距大,则分析成因。
(2)比率分析:
将商业银行五级分类贷款、投放行业类贷款、担保方式类等分类贷款余额分别与全部贷款余额作比较,审查各类贷款的风险权重及其分布。
2.在分析性测试中,需特别关注的方面。
(1)审核不良资产率是否不超过监管限额,不良贷款率是否不超过监管限额。
(2)授信客户的集中度:
一是获取单一客户和单一集团客户贷款授信及贷款余额情况明细表;二是查验贷款客户与其贷款保证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关联公司之间互保;集团及其附属公司对集团外公司是否存在债务担保情况,分析其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归还是否构成风险。三是审核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是否不超过监管限额,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是否不超过监管限额,前十家客户贷款总额是否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监管限额。
(3)对关联方授信的检查:
一是获取商业银行关联方清单、关联方贷款授信及贷款余额情况明细表。二是以关联方客户贷款为抽样样本,查验商行发放关联方贷款授信额度及其额度使用情况。三是检查是否遵守商行不得向关联方发放无担保贷款的规定。四是关注关联方对其他公司实行债务担保的情况,分析其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归还是否造成风险。五是将关联贷款与非关联贷款条件进行对比,是否存在放宽贷款条件情况。
(4)不良贷款结构分析: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定量的角度揭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集中区,例如进行行业投向分析、品种构成分析,揭示不良贷款行业分布和品种分布,从而发现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高风险区域。
3.在运用分析性测试时要关注:
(1)信息来源具有可靠性。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决定着审计证据质量的高低,目标依赖于商业银行计算机信贷系统对数据录入的正确性以及数据计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