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计初探(3)
2017-08-11 01:42
导读:(2)信息具有相关性、可比性。 分析性测试的资料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从贷款各要素的内在联系中比较,捕捉有用的信息。 (3)分析性测试结果
(2)信息具有相关性、可比性。
分析性测试的资料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从贷款各要素的内在联系中比较,捕捉有用的信息。
(3)分析性测试结果具有可靠性。
由于分析性测试存在固有限制,对于重要项目应同时实施其他程序相佐证。
(四)实质性测试
对信贷质量的实质性测试,有赖于信贷内控的健全和有效控制程度。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在于用取得的审计证据验证贷款业务的真实性、贷款质量的准确性。审计应从各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中去发现所需的有关贷款证据。
1.获取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系统中的贷款数据,核对与财务系统是否一致,编制贷款汇总表,反映贷款结构全貌,指引实质性测试方向。
2.核对有关账目,审查贷款的真实性。检查会计总账信贷部门台账,查看与部门统计报表是否一致。追查
借款合同、借据、会计科目,审核所发生的贷款入账的及时性、完整性。
3.发函询证,核实贷款余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4.获取当期核销贷款清单、当期收回以前年度核销贷款清单,检查当期核销的管理当局审批文件或主管税务机关的审批文件,检查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5.复核银行利息收入的确认。
针对利息收入的真实性、合理性的实质性测试,可以通过将匡算的平均贷款利率结合商业银行当地特色,与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每年公布的基本贷款利率进行比较分析,如发现有上下浮动较大的贷款利率应进行进一步审查分析。
6.如有贴现业务,需要关注:是否在期后已贴现给央行;检查贴现利息收入是否按收益期递延计算,复核计入当期收入及递延收益余额的正确性;贴现业务是否以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相关票据实地盘点;对期后已托收及转贴现的票据进行期后审核。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7.如有进出口押汇业务,需要追加特殊查验程序:审验有关的押汇合同和单证抵押情况;检查进出口押汇利息收入是否按收益期递延计算,复核计入当期收入及递延收益余额的正确性;审验押汇的期后收回情况。
四、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专项审核
银行资产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到银行生死存亡的关键。资产质量的重点也就是贷款质量。中国人民银行自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在我国各类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至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已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采用“五级分类法”(即贷款风险分类法)对银行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后三类为银行不良贷款。
(一)对贷款进行分类审核,应注意考虑以下因素:
1.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2.贷款客户的还款记录;3.贷款客户的还款意愿;4.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5.贷款的担保;6.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7.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状况。
对贷款进行分类审核认定时,要以评估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贷款客户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信用评级作为贷款分类的参考因素,不能用其代替对贷款质量的分类。
(二)五级分类复核方法
对商行贷款五级分类审核的前提是商行能够定期收集到贷款客户报送的真实、合法的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从获取的资料中,结合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风险缓释条件等综合因素,重点分析贷款客户财务实力、现金流量、抵押品价值、还款记录、还款意愿,综合判断贷款客户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和贷款可能发生损失的程度。总之,企业财务分析是审核五级分类的核心。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审核实务中,对获取的贷款业务汇总表进行分类汇总,以不同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例如单一客户贷款金额的前十名、五级分类上调类贷款、特殊行业贷款等,对贷款进行抽样。然后从每笔抽样样本贷款入手,对商行贷款五级分类进行重新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