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量审计项目优劣的基本标准(2)
2017-08-17 06:19
导读:三、审计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程度是审计项目优劣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客观和本质要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接受性 可以说,审计目标的确定和实现
三、审计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程度是审计项目优劣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客观和本质要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接受性 可以说,审计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程度是审计项目优劣的核心和集中体现,这是审计工作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要求,因此能够广泛地被审计职员及其他有关各方所认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审计项目的全过程都是以审计目标为中心的,审计项目的优劣取决于审计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程度;另一方面,审计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程度是客观的,任何情况下的一个审计组和审计职员都能接受。 审计目标对审计项目全过程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一个审计项目中,明确了审计目标就即是明确了审计的方向,换句话说,只有确定了审计目标,审计职员才有了审计的方向,审计终极才会得出结论,否则审计活动是盲目的,审计的论点是分散的。审计过程中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和鉴定以及审计报告都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的。审计准则和审计质量控制办法等文件中为审计过程每一个环节提出的规范要求,也都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提供保证的。 在计划阶段,审计职员必须首先确定审计目标,并根据审计目标选择确定审计标准以及审计的范围、设计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目标的确定决定了审计标准的选择。例如,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那么,审计的标准主要就是国家有关的财政财务制度;假如审计目标是确定项目完成情况,那么,审计的标准将主要是项目完成的计划等。审计目标不是抽象的,而是非常具体的,其所涉及的领域也是有限定的。因此,究竟审计涉及的范围如何,取决于审计目标。审计程序与方法不过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措施和途径而已,不同的审计目标要求有不同的措施和途径往实现。 在实施阶段,审计职员要围绕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并且针对审计目标不断对证据进行评价和鉴定,围绕审计目标,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回纳,提出初步的审计意见和结论。审计证据收集的过程,就是证实审计目标的过程。收集哪些证据、收集什么类型的证据,怎么收集这些证据,都要由审计目标来决定。所谓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相关性,也都是针对审计证据对于审计目标的证实能力来说的。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职员要不断围绕审计目标对证据进行评价和鉴定。假如发现所收集的证据不足以证实审计目标或者所实施的审计程序不足以达到审计目标,审计职员还要考虑采用其他替换程序,扩大程序范围,补充收集证据。收集审计证据的目的,是为了回答审计目标确定的题目或者达到某种境地。在一个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个审计职员都要按照分工,对具体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回纳,形成初步的审计意见和结论。这个分析回纳的过程,也必须牢牢围绕事先确定和分解的审计目标来进行。 在报告阶段,审计职员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出具评价意见,编写审计报告。对于审计发现的,要根据其对审计目标的程度来决定是否写进审计报告进行表露。简单地说,审计评价就是针对审计目标,以审计发现的情况为基础,依据评价标准,总括地发表审计意见或得出审计结论。即回答事先确定的审计目标题目或者就目标确定的境地进行回答或说明。《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第5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方案规定的审计目标确定审计事项的评价范围,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正当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从这个规定也可以看出,审计评价的范围仅仅限于审计目标,而不是对所有的事项和方面都要进行评价。对于审计发现的题目,我们要从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来考虑其对于审计目标是否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决定其是否写进审计报告进行表露,假如对于审计目标具有重要影响,该事项就应该写进审计报告进行表露。这个影响程度是否重要需要审计职员针对审计目标进行判定。
四、审计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程度是结果导向的衡量标准 事实上,衡量审计项目优劣与我们在效益审计过程中衡量一个项目或活动是一样的。我们衡量一个被审计项目优劣,主要是看事先确定的目标达到了没有,然后再看它是否讲究了性和效任性。衡量一个审计项目的成功与否,关键也是要看审计项目的结果,然后再看审计项目是否经济,是否有效率。 与其他项目一样,审计项目的结果包括审计项目的产出和效果两个方面。审计项目产出如何,其直接标志是事先确定的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审计项目效果如何,取决于审计目标确定得是否正确、,由于审计的全过程是由审计目标决定的。因此,将审计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程度作为衡量审计项目优劣的重要标准,是结果导向的,是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