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机构行为的经济学思考(4)
2017-08-23 02:42
导读:二、具体执行层面的对策 1.强化职业道德的约束气力,克服机会主义的行为。仅有相应的法律和规范,还不足以使独立审计高效率地运转起来。当与独立审
二、具体执行层面的对策
1.强化职业道德的约束气力,克服机会主义的行为。仅有相应的法律和规范,还不足以使独立审计高效率地运转起来。当与独立审计相关的法律和规范的本钱大于社会收益的情况下,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社会就需要通过道德的气力来克服审计职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审计职员的理性使其意识到,必须采取开明的谋利行为。在市场经济中,道德的地位是法律和规范所无法代替的。它一方面对审计职员的行为范围设置了边沿地带,另一方面通过人的道德观,为法律和规范的强制实施提供了社会心的基础。我们可通过强化道德的约束气力,在整个会计职业界普遍开展诚信,进步审计职员以道德为基础的行为自律程度,营造出“信则共赢,不信则皆亡”的良好氛围,形成一种让审计人自觉取信,爱惜自身声誉的机制。使审计人确立公认的是非标准,培植克己、慎独、践诺的职业意识与廉耻意识。养成“爱惜自己羽毛”的习惯。
2.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由于企业内部存在多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如何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基本思路是:根据某些假设(如关于代理人偏好等信息),委托人为代理人确定一个报酬方案,使得在此方案下,委托人和代理人同时达到效用最大化。这样,委托人和代理人有了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基础,使得利益关系清楚,减少由于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注册会计师造假。具体设想是:(1)引进竞争机制,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2)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将替换机制引进专业经理人才市场;(3)建立有效合同激励机制,使经营者的报酬与经营成果保持一致;(4)强化内、外部监视机制;(5)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6)强化内部的制衡和约束机制,强化会计监视职能,防止对外报告会计与其经营者“串谋”欺骗所有者,出现“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题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切实加大处罚力度,降低审计机构的预期风险收益。笔者以为,使审计机构的风险本钱大于其风险收益是一种有效防止其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的物质上的内在警示措施。但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对造假的审计机构及专业职员的处罚太轻,基本上没有对个人的罚款性处理。对当事责任人最重的只是取消其执业资格,造成“受罚主体缺位”。只有真正启动对严重造假的审计机构及责任人的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程序,增强注册会计师造假受罚的风险,才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威慑作用。
4.强化业务检查,增大查处的概率。有关主管部分应相互合作,积极建立、健全对审计机构业务的事前检查制度,并加强对同业互查的组织与领导,有步骤的开展执业质量事前检查工作,从而增加查处的概率。
5.增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应鉴戒国外作法,对于审计机构的违法行为,应严格处罚,加大民事赔偿责任及刑事责任。而针对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证监会应在职权范围内,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厉处罚,决不姑息将就,对于其中构成犯罪的,应果断移送***分追究刑事责任。总之,各有关执法部分应强化执法意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公正执法,以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