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中国审计模式的创新(2)
2017-08-23 03:56
导读:另外,审计模式还受到审计学科自身水平的,审计学科越发展则审计模式越、越完善。 二、我国审计模式导向的确立 审计模式导向是指特定的体制和环境
另外,审计模式还受到审计学科自身水平的,审计学科越发展则审计模式越、越完善。
二、我国审计模式导向的确立
审计模式导向是指特定的体制和环境下对审计在经济中所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审计模式导向会有所不同。而审计模式导向的确立,决定“三元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权威和作用。随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布局中发生战略性调整,加快了我国国有的改革,将使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位”有重大改变,如:国有企业将退出竞争行业,政府将只投资国防、尖端、公益事业等非盈利为目的的垄断性行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这些主要依靠国有资金而生存的企业和单位,将构成政府审计的对象,则改变了原政府审计的客体体系;又由于国有企业这些特点,决定了政府审计目的是:国有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正当性;经营治理者经济责任的评价。也决定了政府审计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代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监视政府所治理的公共资金。这时更要夸大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也致使审计行为主体模式的改革。所以,政府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起着重大的监视作用。
我国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国家不再是企业的唯一投资者,促使混合型经济实体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在过往民营企业是审计的真空地带,也是政府审计无法渗透的领域。但随着市场经济和法规体系的完善,民营企业也规范地走上公司化道路(成立了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而所有进进市场经济的经济实体,基本上采用“二权分离”的公司制,其经营治理者为了向所有股东或投资者汇报并分享公司所得,就聘请具有“双向独立”、有一定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注册师,对公司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进行鉴证(这是政府审计无法取代的)。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需求更强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大,名副实在地成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其地位和作用远远超出了“计划经济年代”,注册会计师审计她可以接受任何委托人的委托,独立.、客观、公证的进行审计鉴证和咨询服务.。另外,我国《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规,对公司审计制度化提出了要求,加上我国加进WTO的成功,推动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快速成长与壮大。可见注册会计师审计将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监视体系中扮演主要角色,并以其“独立性”、“职业化”的突出特征占领审计市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突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在观念、体制、作用、实务等方面内部审计已相对滞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这将使企业的治理者和所有者注重企业内部的治理,加快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同时内部审计将成为企业内部治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企业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中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视,另方面在企业治理上接受内部审计的建议与监视。所以内部审计将代表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治理过程和结果进行经济监视和评价,并为企业查错防弊,以保证企业财产安全与完整、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可靠。主动维护企业所有者的利益的同时也为企业治理服务。(这是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不能做到的),也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提供良好的基础。
所以,我国审计模式导向是让“三类”审计,走上“三元化”道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显神通。
三、 我国审计行为主体模式创新
当今世界的政府审计“三大模式”(立法型审计模式、司法型审计模式、行政型审计模式,同时对其主体的治理有垂直领导型、分级治理型。);内部审计“四大模式”(有董事会负责型的、监事会负责型、总经理负责型的、主计长负责型的内部审计模式);注册会计师审计“三大模式”(民间型、综合型、行政型的审计组织模式)。在鉴戒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相适应的审计行为主体模式,须对传统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设立与治理,以及审计职员素质的要求,人才治理机制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