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部控制外部化的思考(3)

2017-08-25 06:59
导读:当前,企业投资者和资本市场都相对独立于企业经营治理之外,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企业的控制机制对企业经营决策加以监视。而他们所希看的控制不


当前,企业投资者和资本市场都相对独立于企业经营治理之外,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企业的控制机制对企业经营决策加以监视。而他们所希看的控制不仅是针对企业一般治理者的行为,而且也能对高层治理者甚至是董事会的治理、决策行为加以有效的控制。而这种要求对于独立性较差、职员专业能力有限的内部控制而言是很难胜任的。与内部控制相反,外部控制则具有独力性强、职员专业能力有保障的优点,并且有相当专业化的资源配置,因而外部控制承担某些环节上的控制职能更为合适,可以有效的弥补内部控制的缺陷。总之,内部控制自身的缺陷也需要外部控制的参与,以对其不足之处加以弥补。

实在,内部控制的外部化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很多领域中内部控制是与外部控制相结合共同参与企业的监视约束,甚至在部分领域外部控制取代了内部控制。由上面的分析,笔者以为,内部控制的外部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必然要求,恰当的处理将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关于如何处理内部控制外部化的思考。

1 关于内部控制外部化的重点在于对高层治理者的控制。按照代理的观点,企业是以契约形式组成的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的集合体。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股东的大众化使得股东放弃了经营权,而以委托的方式将资产托付于高层治理者经营。在此二者之间形成了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企业规模的大型化和业务的多元化、复杂化又使得高层治理者不得不再次通过授权委托中、下层治理者对部分业务和职能部分加以治理,各治理层之间又形成了第二层、第三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一般而言,在各种企业单位中,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最具有共性,也就是说,所有者与高层治理者之间的代理委托关系是最一般化的,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委托代理,它受行业、企业特征的较小。相反,高层治理者与中、下层治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则更具有企业的特色。不同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治理方式以及企业类型和规模都会影响到治理层之间的代理委托关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公司治理机制辐射两方面:一是企业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在这一层中,股东要授权给治理当局治理企业、采取措施保证治理当局从股东利益出发治理企业、能够获取足够的信息判定股东期看是否能真正得到实现,并在治理当局损害股东权益时有权采取必要行动;二是企业董事会及高级治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自己应有职责所形成的责权利在内部各部分及有关职员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具有一般化的属性,而企业内部各治理层间的关系往往缺乏共性。所以笔者以为,内部控制的重点应当是企业内各层治理者之间的监视、约束、协调等工作。由于不同企业各具特点,只有企业自己的治理者和员工才能做到真正了解实在际情况,对比较复杂的内部治理工作采用内部控制就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便于查找深层弊端,及时进行反馈。而且企业高层治理者与中、下层治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相对较少,高级治理者对下属的控制也相对简单,同时这种治理的信息属于企业内部信息,不需要向外部表露,因而可以内部控制为主不必过于严格追求其独立性。

与此相对,内部控制外部化的重点则应放在对高级治理者的控制上。首先,股东与高层治理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单纯依靠监事会等内部控制程序难以保证其控制结果。其次,高层治理者具有相对多的权利,其获取不正当利益或做出其他分歧规行为的渠道和手段更为丰富和隐蔽,这对控制的要求较高,因而需要具有相当专业能力的外部控制程序对其加以约束。再次,股东对经营者的控制信息往往是需要对外公布的信息,这就要求控制必须具有较高的中立性。最后,由于股东与高层治理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共性,适应于外部控制的实施。

2 内部控制外部化的内容主要是对经营治理合规性的控制。根据COSO的定义,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二: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企业运行遵守规定,即合规性;二是进步企业经营效果和效率,即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各项职责和内容亦应据此确定。例如企业往往设置内部审计、监视等机构,利用岗位分工、授权复核、预算控制等,对企业经营加以控制来保证其合规性;同时也会利用业绩考核、本钱核算、风险效益、职工培训、赏罚等多种方法进步企业的效益。
上一篇:试论我国国家审计领域行政执法的题目与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