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3)
2017-08-26 01:37
导读:(三)搞好审计风险猜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搞好审前调查,猜测潜伏风险。通过调查事先把握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调查结果与实际不符可及时调整
(三)搞好审计风险猜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搞好审前调查,猜测潜伏风险。通过调查事先把握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调查结果与实际不符可及时调整审计重点、审计和审计范围。 2.对被审单位内控制度进行符合性调查,预计控制风险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四)完善审计承诺制度,界定责任,化解审计风险 新的《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对审计
承诺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审计职员在审计中不可忽视。审计承诺书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无账外账薄和资产等做出承诺,对担保、抵押、诉讼、关联交易、期后事项等做出说明,以界定责任;并可要求被审计单位法人代表对负责提供会计资料、在审计证实材料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上签署意见的人进行授权,由被授权人(或法人代表本人)负责向有关部分和职员全面征求意见,防范和化解这方面的审计风险。
(五)建立风险责任制度与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审计组织内部的全面治理制度,即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层次、各岗位的责任和权限,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监视,出了题目能够及时反映,分清责任。有了风险责任机制,还需有激励约束机制,要解决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题目,关键是建立健全各种
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在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中,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重要环节、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二要赏罚并重,让干好的尝到甜头,干不好的吃到苦头;三要有刚性,制度本身不能含糊其辞,执行中要果断兑现,不能失信而动摇大家执行制度的决心;四要有严格的考核方法,对每个审计项目,每人工作质量和成果给予正确、公道的评价。
(六)认真听取被审单位意见,是成功防范审计风险的保证 在审计中,应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先容和汇报,尽力把握全面情况。对审计查证的事实取得被审单位有关职员认可,多倾听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时,要认真听取和被审单位的阐述和对方的申辩,对形成申诉的客观因素,应给予充分考虑。遇有争议的题目应进一步深进查证和调查,加以分析判定,彻底弄清事实,辨明是非。对审计不当和失误的定性和处理,要果断及时纠正,不要因顾及面子而强词夺理。
(七)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及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 每个审计单位都要熟悉到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以及为此所需承担风险责任,通过自觉行动防范审计风险的产生,保持审计业务适度,防止冒进。审计机构应按照业务收进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防范基金,专户专储,建立风险防范基金,专门用于由于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也可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这是进行有效风险防范,避免遭受损失,转移风险的另一种方法。 总而言之,风险总是存在的,但只要认真谨慎往对待、控制、防范,就能期看消除或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成功的达到规避与防范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