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谋求审计事业新发展(2)
2017-08-27 01:05
导读:四是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加强对政府投资和融资的重点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把审计项目财务收支与审计工程
四是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加强对政府投资和融资的重点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把审计项目财务收支与审计工程质量、建设程序、
项目管理、投资效益结合起来,把审计业主与检查施工、设计、监理、中介、招投标管理等相关单位结合起来,把揭露查处问题与分析研究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投资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投资审计应努力做到抓住重点、审透热点、突破难点、减少盲点,力求在揭示损失浪费、重大决策失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政府挽回经济损失,提高工程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是以促进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坚持以完善制约与监督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廉政建设为出发点,把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资金流量大的部门、重大项目的建设部门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的部门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加强对贯彻落实发展观,执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利用、关注民生等政策的执行,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监督权,以及重大建设项目、重点资金管理情况和领导干部个人廉洁守纪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领导干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积极探索有效的审计组织方式,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效益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察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任前审计、离任审计,积极推进任中审计。
三、进一步增强审计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一要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增强审计工作的适应性,努力实现从微观审计到宏观审计的转变,善于从微观入手、从宏观全局着眼,有针对性地从完善制度和政策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升工作层次,发挥建设性和前瞻性作用。突破就账论账的传统审计方法,从资金总体规模、支出结构与支出方向、资金管理模式、政策效应、项目管理等方面,全面综合分析地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将审计监督贯穿政府资金运行的全过程。改变就事论事的审计方式,探索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的审计方法,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去认识,从制度上找原因、提建议,提升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要严格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按照“控制数量,保证质量,抓住重点,多出精品,提高整体水平”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精心组织、精心指导,每年重点审计几件影响大、效果好、领导满意、群众拥护的项目。严格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严格履行审计程序,坚持三级复核、审计业务会议和审计执法责任制等制度,确保审计项目事实清楚、处理得当、程序规范、手续完备。
三要注重揭露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的揭露查处力度。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疑点要抓住不放,调查取证,审深审透,对由于不履行责任造成审计情况未查实查透、处理不当、严重违法违纪和重大经济案件线索未能发现的,要追究责任。加强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的协作,积极商请有关部门配合审计监督工作,及时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移送案件线索。
四要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坚持“审、帮、促”并举,进一步健全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领导批示问责,政府组织整改,人大检查监督,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组织、财政部门密切协作,有关主管部门紧密配合,被审计单位主动整改,审计机关综合协调”的审计整改工作格局。建立和实行政府督查室下达整改督办通知书和组织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督办检查的审计整改督办工作模式,力求在审计决定执行率、审计建议采纳率、审计移送办结率、审计信息批示率方面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