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绩效审计制度变迁及我国现行制度体系完善(4)
2017-09-02 01:10
导读:(七)构建专业咨询机制 由于审计职能的变迁,很多先进国家的政府审计职员由过往传统的auditors的角色,演变为评估职员(evaluators)。美国自上世纪七
(七)构建专业咨询机制 由于审计职能的变迁,很多先进国家的政府审计职员由过往传统的auditors的角色,演变为评估职员(evaluators)。美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逐渐走向政策评估的,评估联邦政府的计划是否符合、效率与效益原则。我国的政府审计工作亦逐渐朝此方向,因此审计职员除必须具备基本的、审计等专业知识外,尚须具备其它与
社会学科的专业知识,诸如公共管、治理学、经济学、公共政策、信息治理、、土木、建筑等,同时对于政府施政必须要有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公共政策与评估政府计划执行绩效的职能。目前审计机关因受相关制度的制约,用人渠道受限,审计职员专业知识范围过于狭隘,因此建议:审计机关可参照加拿大政府的做法,建立“审计咨询委员会”(AuditAdvisoryCommittee),提供专业与技术咨询,委员们可来自审计署及社会各界,均应是其所属领域的领导者或着名专家。
(八)维护审计机关的超然独立性 审计机关的核心价值主要在于其超然独立的态度与专业能力。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差异,审计机关在各国的地位并不相同。英国、美国属于立法型,法国属于司法型,德国和日本则属于独立型。我国国家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属于行政型,独立性较弱,审计机关开展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府的“内部审计”。审计机关负责审计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很多题目往往与政府相关,更何况审计机关的经费就源于本级财政,因此建议:第一,通过人大立法,为审计机关独立开展审计工作提供法律支持;第二,审计机关的经费由人大核定,不受政府预算的控制。
主要参考: 李金华,2001,《审计》,审计出版社。 李香美译,1999,“英国国家审计署绩效审计指南”,《审计季刊》第19卷4期,台北:审计杂志社。 林庆隆、李枝春、郭大荣,1999,“美国绩效审计准则”,《审计季刊》第16卷3期,台北:审计杂志社。 林庆隆、李枝春、郭大荣,2002,“美国政府绩效责任制度之先容”,《审计季刊》第21卷第1期,台北:审计杂志社。 刘家义,2004,“关于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审计研究》第6期。 刘旭涛,2003,《政府绩效治理:制度、战略和方法》,机械出版社。 罗美富,2005,《英国绩效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张泰峰等,2004,《公共部分绩效治理》,
郑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