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审计的经济学分析(1)(2)
2017-09-06 06:26
导读:由此可知,在两权分离的企业制度安排下,为了消除和减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达到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CPA审计市场便应运而生。财产
由此可知,在两权分离的企业制度安排下,为了消除和减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达到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CPA审计市场便应运而生。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问题产生了对CPA审计服务的需求,CPA审计制度就是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做出的制度安排。
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整个市场类似“lemon市场”。因为通常情况下,如果消费者能够区分质量好的产品和质量差的产品,他们就愿意支付高于平均质量产品的价格去购买质量最好的产品,从而质量最好的产品的社会价值就大于平均质量产品的社会价值。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由于高质量产品能够获得好的价格,就愿意提供高质量产品。但是,在购买者不能确定产品质量的情况上,他们最多只愿意支付平均价格,从而高质量的产品也只能降价出售,获得低于其价值的社会认同,结果,在同一个价格之下销售价值较高产品的销售者将会退出市场以逃避损失,而一些价值较低产品的销售者会利用这种机会占据市场,形成“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现象,从而导致市场崩溃。
目前,委托代理市场所需求的主要还是财务及部分管理方面的信息,但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委托人对信息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了受托责任从受托财务责任到受托管理责任的演进,委托人不仅需要了解受托企业的财务信息,还需要充分了解受
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从而产生了管理审计[2](管理审计不仅包括对管理行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审计,还应包括对管理者管理素质的综合评价)
目前,由于诸多原因,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相对很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更加严重。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不相适应,客观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因此是否有必要对企业进行管理审计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管理审计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两个问题。本文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分析的假设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莱宾斯坦(H.Leibenstein,1996)提出的X(低)效率理论,即使在投入(资本)与技术水平给定的条件下,并不一定能实现效益的极大化。这是因为投入与产出不完全取决于单纯的资金与技术因素,还存在着组织(organization)与动机(motivation)因素,当组织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率或组织内部人员的动机存在问题时,企业就会产生非配置型低效率现象[3]。从前面的分析知道,由于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在信息的掌握上的不对称性,受托者在信息的掌握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样客观上极有可能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4]。此外,我们还可从前面的分析知道,对企业的审计既包括财务审计,也包括管理审计,其中财务审计主要是针对受托财务责任所进行的审计,应用于企业中时主要目的是确保受托财务责任的有效履行。而管理审计是针对受托管理责任所进行的审计,管理审计有多种类型,其中有对管理的审计(tomanagement)和为管理进行的审计(formanagement)[5],本论文中对委托者和受托者层面的审计是立足于对管理的审计,即针对企业的管理状况和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进行的审计。
此外,由于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当企业经营效益好时,委托者将不能完全判定这是由于受托者管理素质高引起的,还是完全由其它因素引起的;而当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时,委托者也不能完全判定这是由于管理者素质差引起的,还是完全由其它因素引起的。也就是说委托者不能仅凭企业的经营效益对管理者的管理素质作出评判。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委托者将依据什么标准给予受托者报酬。
基于前面的分析,本文中将委托者设为A,而受托者设定为B,并做出如下的假设:
(1)我们假定委托者付给受托者的报酬是按照企业的效益支付。即受托者的收益是企业经营效益的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