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按照图书馆类型划分的理论,地方文献工作应如何定位?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2798—1974(E)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的规定,公共图书馆是指那些为一个团体或区域的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在中国,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图书馆。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学校师生。
科学图书馆是为专家(科学工作者)服务的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科学图书,满足他们从事有关科学活动的各种需求。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学者和专家们在生产和科研方面提出的要求,向他们提供书目情报[2]。
而地方文献机构的性质、服务对象、服务目标和服务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地方文献机构是有关特定区域资料信息的采集、收藏和服务中心,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与地方事物相关的政府官员、学者、经营者,以及艺术家和技术人员。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用户就地方事物(地方政治、地方经济、地方文化等)提出的信息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文献或书目索引,以及生产和提供适用的信息产品。
如此看来,地方文献机构的性质更类似于科学图书馆。
就其收藏的文献品种和阅览服务的方式而言,地方文献机构一般都收藏有工具书、档案资料、报刊、善本、特藏等,一般只供在馆内查阅,不予外借。这一点又类似于参考图书馆。
地方文献工作的服务对象不是广义上的公众。与公众相比较,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信息需求,而且这些信息需求往往具有相当的专业深度。有鉴于此,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与读者服务工作也就不可避免地生成了明显的专业特征:
1.地方文献专藏是本地方的基础信息库,而不应该仅仅是主要的、重要的,或局部的地方文献的集合。那种因采访人员的个人兴趣所在或知识结构的欠缺,而造成藏书体系中厚此簿彼的现象是应该努力避免的。
地方基础信息的内容范围,至少包括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地方事物三大要素。具体而言,大致包括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历史、人物、经济管理、工业、农业、城乡建设与管理、政治与法律、社会、文化、教育和地方艺术等等。作为基础信息,这些内容各自都能形成相对独立的信息体系,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特征。因此地方文献的采访既不允许漏购,也不允许误购。对于事后发现漏订的地方文献,一定要设法补购;而对于误订的非地方文献,却绝不能蒙混入藏。在藏书建设中,除应注意各类内容的系统、完整外,还应注意同一主题的文献在内容上的连续性。这对于文献采访、分编人员的判定与鉴别能力,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
地方文献信息用户的专业化信息需求超越了文献形式,载体类型和出版方式的限制。就文献的著述形式而言,地方文献至少包括了专著、报刊、会议录、文件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舆图、谱录、